古代地名

宜君县(五代十国地名)

现在地址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改宜君护军置,属北地郡。治所即今陕西耀县。西魏大统五年(539)迁至今铜川市西北玉华南四里,为宜君郡治。隋开皇三年(583)郡废,县属雍州。大业初属京兆郡。唐武德七年(624)属宜州,贞观十七年(643)废。二十年(646)复置,属雍州。永徽二年(651)又废。龙朔三年(663)复置,属坊州。治所即今陕西宜君县。元改属鄜州,明属延安府鄜州。清属鄜州。民国初属陕西榆林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


在陕西省中部。属铜川市。面积1476平方千米。人口9.2万。辖5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前秦苻坚置宜君护军(在今耀州区城关镇),军以川名。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改为宜君县,县以军名;于今县东西村乡石堡村置石保县。隋开皇三年(583年)废石保县入宜君县(治今耀州区境)。唐贞观十七年(643年)宜君县废,二十年于玉华宫(今县西南)复置。永徽二年(651年)再废。龙朔三年(663年)析中部、同官两县地于今址复设宜君县,属坊州。五代、宋、金因之。蒙古至元六年(1269年)后属鄜州。1913年属榆林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1948年属陕甘宁边区黄龙分区,1950年属延安专区。1958年撤销县制,辖地分别并入铜川市和黄陵县。1961年以原区域复置,属延安专区。1969年属延安地区,1983年属铜川市。地处黄土高原区。青河、五里镇河、雷塬河等东注洛河。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豆类、高粱、油菜籽、烤烟为主。特产“宜党”。矿产有煤炭、铁、天然气、石油、石灰石、油页岩等。工业以采煤为主,森林采伐占相当地位。有炼铁、农机、陶瓷、面粉、酿酒、食品加工等厂。油布为主要手工业产品。西包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彭祖墓、福地石窟、哭泉。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