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天京保卫战的双方是由哪两位统帅指挥的?

  李秀成

  (1823-1864年)是汉族客家人。父李世高,弟李明成。自幼家境贫寒,曾随舅父读过三年私塾,所用教材乃当时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三国演义”。十岁后便要工作帮补家计,到了廿六至廿七岁间,才听过洪秀全传教的事,李秀成也信了教。金田起义后,太平军路过李秀成家乡时,李秀成一家烧了自己的房屋,加入太平军。1853年,李秀成被升为军帅,同年改任监军,其后屡次升职,1858年天王洪秀全再设五军主将,李秀成被封为后军主将,1859年洪秀全封他为忠王。1860年,李秀成在击破清军的江南大营后,乘胜攻下江苏南部多个地方,于苏州建忠王府。1861年底,李秀成攻下杭州,浙江巡抚王有龄悬梁自尽,太平军陆续攻占浙江大部份地区。1862年李秀成率军攻上海,在清军和洋人联合抵抗下,太平军虽然有些进展,兵至现今上海思南路一带,久攻之下仍未能占领上海。1864年初,湘军完全包围天京,7月攻陷天京,李秀成带领幼天王突围,失散后走到南京城外的方山之上,因财物露眼而被人发现,最后被人捉拿送到曾国荃的清军那里。曾国荃动用割其臂股肉的残酷刑罚,未能使李秀成降服。后在曾国藩的劝说下,李秀成写下了“供词”即留传后世的《李秀成自述》。1864年8月7日他被曾国藩杀害南京江宁,时年42岁。在临刑前,李秀成毫无戚容,谈笑自若,并写有10句绝命诗,“叙其尽忠之意”。

  曾国藩

  (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着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起义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瞩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