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的立身之战——高平之战

作者:Annie

太行东南麓的泽州,扼守河南和山西间最重要的交通要道。

公元954年,割据山西的北汉联合辽朝,以4万骑兵和6万步兵对周军3万的优势兵力闪击开封。

面对强敌,周世宗柴荣还是决定拼死一战。

三月十九日,两军在泽州以北的巴公原遭遇。

汉辽联军成一线三段式布阵:汉主刘崇率主力居中,辽军居西,汉军精锐的先锋部队在东。

周军为三角阵型:一线左中右三军,柴荣率亲军于阵后;河阳军跟进,作为三线战略预备队。

汉辽联军在兵力、兵种上具有优势,又抢占北面高地,一旦发起骑兵冲击,必然对身处平地的周军造成泰山压顶之势;但其一线式排列缺乏弹性,倘被敌军反击,则阻挡力量薄弱。

而周军的优势,在于多层阵型配合,抗打压能力强,进退有据。

战鼓擂起,汉军东阵1000骑兵,率先杀向周军右阵。后者骑兵少且畏战,一触即溃。没了骑兵掩护,步兵人心大乱,被彻底吃掉。

东军迅即扑向侧翼,中军主力随之出击周军的中、左二阵,双方陷入苦战。好在辽军观望,汉军并未形成绝对优势。

僵持阶段,柴荣亲率卫队,直扑刘崇的指挥位置,汉军后方大乱。但两军纠缠太深,一时难分胜负。周将赵匡胤看出汉军缺乏重点打击的弱点,反其道行之,集中2000骑射军攻击汉军的精锐部队,即东军骑兵部队的侧翼。

于是,周军左翼骑兵斜向从本方大阵前掠过,齐射汉军左翼;紧接着左翼骑兵包抄侧后,顺道齐射敌方右翼。几场箭雨过后,汉军东阵遭到毁灭性打击,周军全线出击。辽军趁机撤退,三线的河阳周军又赶到战场,几乎全歼汉军。

由此,后周把北汉锁在河东一隅,遏制辽朝南下的企图,奠定了后来北宋统一南北的天下大势。

《孙子兵法》说: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态势,正如流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去向,根据敌情变化而变化取胜者,正所谓用兵如神。

话说周汉两军巴公原上一场血战,汉军第一名将先锋使张元徽,率一千精骑攻破周军右阵,直扑周世宗的后军,一时岌岌可危!

关键时刻,宿卫将赵匡胤提出骑射克敌之策。

正所谓打蛇打七寸,汉军气势夺人的资本就在这一千精骑。

骑兵优势在于机动性和冲击力。机动性让其能快速追击、包围、偷袭和驰援,冲击力可以有效对付装备较为简陋的步兵方阵,凭借马匹的速度冲进敌阵,万马奔腾的气势对于毫无士气的步兵,就是一场噩梦。这便是周军右阵一触即溃的根本原因。

但骑兵并非不可克制,天敌就是骑射军。

弓箭本就是远距离杀伤武器,同为马上兵种,骑射军又比骑兵更为重视机动性,没有沉重的装备和铠甲,前者能突然出现在后者薄弱的侧翼和后防线上,射出一阵猝不及防的箭雨。

射人先射马,骑兵压制步兵的全部资本就在于战马。一旦落马,仅是速度+重力就能让他们摔个半死,何况环伺左右的枪林刀丛呢?

赵匡胤提出集中2000人的骑射军,一路往左翼运动攻击敌军的右翼,一路从左翼向右翼运动。交叉掩护,往复攻击。

骑射不同于步射,马上重心不稳,身体不便转动,目标稍纵即逝。一般人多为右撇子,开弓时左手握弓、右手控弦。战马向前奔跑时,为使弓臂不受马身阻碍,人体会自然左转,所以多数射手只能向左侧射击,而不能向右射击。这样只能袭击敌人的一侧防线,不能形成交叉火力,攻击力量就减弱了。

只有增加一支能右射的骑军,才能从我军右翼向左翼活动,并最终形成钳形包抄态势,使敌左支右绌,难以抵挡。

瞬间战场局面就被改写,周军绝地反攻,大破汉军,取得了高平之战的最终胜利。

《孙子兵法》说:用兵作战,总是以正兵当敌,以奇兵取胜。所以善于出奇制胜的人,其战术变化,就像天地万物那样无穷无尽,像江河之水那样通流不竭。

高平之战是未来的宋太祖立身之战。

赵匡胤时年27岁,从军前是一名流浪汉,在禁军中不过是员宿卫将,军龄3年,官职不显,个子不高,看起来黑胖笨拙。却敢于在全军近乎群龙无首的乱战之时,越级向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提出破敌之策,希望各出两千精骑与敌决战。换言之,就是下级军官公然向高级军官摊牌,要求后者完全按照他的方案实施!

赵匡胤作为一名下级军官,又无实际兵权,关键时刻却能挺身而出。转瞬之间,集合起和禁军主将所部亲军一样多的精锐出击,本身就体现出过人的组织能力。除了弓马娴熟、骁勇善战的榜样力量之外,更由于他待人真诚,无论尊卑高下,人际关系都处得不错,能在不显山露水中,积累下深厚的人脉资源;同时,乱军丛中,赵匡胤在主帅已失章法,陷于苦斗之时,能临危不乱,有大局意识,主动越位思考,提出可行性方案,并已经组织好一半的反击兵力,也不由得从一般将校士卒,到现场的最高长官不心悦诚服,进而一呼百应,大家义无反顾扑向数倍于己的强敌。

正是这帮同生共死的老朋友,构成了赵匡胤的基本团队。战后不出3年,这位昔日的流浪汉和下级军官就升为禁军主帅;6年后,又成为宋朝的开国太祖。

宋人的史书记载:宫中有根太祖从少年时代就惯用的镔铁杆棒,因为使用太久,抓握的痕迹百多年后还清晰可辨。历代皇帝都像对待神物一样,把它作为镇国法器来供奉。后人有诗为赞:

说时义气凌千古,话到英风透九霄;

八百军州真帝主,一条杆棒显雄豪!

所以《孙子兵法》说:上下级之间只要同心同德,就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即便出生入死,大家也毫无惧色!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