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枢是谁?姚枢是怎么死的?
姚枢是元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理学家,生于公元1201年去,去世于公元1278年,字公茂,号雪斋、敬斋。姚枢是营州柳城认人氏,后来他的先祖作为后唐使者出使契丹,一家就搬到了这儿。等到姚枢父亲一代的时候,因为在金国担任下层官吏,辗转回到中原,定居洛阳。姚枢就是在洛阳出生的,后来他父亲姚渊调任许州,一家人于是又迁到了许州。
姚枢自幼刻苦读书,所得极高,受许州名士宋九嘉的赞赏。后来蒙古军队南下攻打金朝,许州攻破之时,姚枢被迫逃难。后来他得知宋九嘉在蒙古帝国任职,于是辗转来到燕京投靠。宋九嘉后来将他推荐给名臣杨惟中,当时他三十二岁,杨惟中二十七岁。虽然年龄有所差别,但是两人却相谈甚欢。后来在杨惟中的推荐下,姚枢前往觐见窝阔台汗,将其留在身边。
1235年,皇太子阔出统兵攻宋,姚枢受诏从杨惟中随军出征。这一次出征是姚枢在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登场,他到汉地求访儒、道、释、医、卜、酒工、乐人等类人才。屡屡阻止蒙将坑杀汉族学者,并帮助许多儒士逃入林间而免于死亡。后来他更是发现了赵复这个对程朱理学了解极深之人,并将其带在身边。
后来在中书令耶律楚材的支持下,姚枢协助杨惟中在燕京创立太极书院及周子祠。姚枢极力推荐赵复为师,前来受学者众。理学虽然产生北宋,但是随着宋朝迁,该学派主要人物流落江南,传承到朱熹时,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而因为宋金对峙多年,使得学说无法得到传播。而姚枢建立血缘,算是打开一扇南北文化交流的大门,程朱理学由此在北方广泛传播,令北方儒士沐浴在耳目一新的学术空气中。对于理学的传播,姚枢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
公元1241年,窝阔台任命姚枢为“燕京行台郎中”。当时他的顶头上司花刺子模人牙鲁瓦赤,是一位贪财之人。坐到高位免不了收受贿赂,而为了堵住姚枢的嘴,牙鲁瓦赤将大笔的金钱摆在他的面前。姚枢无法拒绝,却也不能昧着良心接受,于是选择了隐居避祸,离开蒙古权利的中心。
他携家小迁至辉州苏门,因而认识到了辉县百泉。隐居之时他潜心研究理学,为了弥补儒家经典,姚枢亲自从事小学、四书的刊行,还动员朋友出资刊刻图书,散发到四方。
因为有这样的一番动作,才会与后来成为大儒的许衡和窦默的结实。准确说,许衡甚至一定程度上是姚枢的学生。正是因为在姚枢这儿看见了理学的另一番天地,他才会带着家人和学生迁至苏门,与姚枢“相依以居”。
不久另一位饱学之士窦默也前来隐居,与姚枢、许衡等人“慨然以道为己任”。比邻而居,又都是同道中人,三人自然交往甚密,经常聚集在一起,朝暮讲习,研究讨论,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公元1250年,忽必烈派人前来征召,50岁的姚枢慨然允诺,走出苏门山,再次前往漠北。姚枢与忽必烈讨论帝王之学和治国之道,令忽必烈大为拜服,随后获得忽必烈的信任。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姚枢都可以说是忽必烈非常重要的谋士,甚至忽必烈最终能登上汗位也离不开姚枢的辅佐。
忽必烈登基之后,姚枢被王文统奏请为太子太师。表面上是个姚枢升官了,实际上是将姚枢高高贡起,使其远离权利的中心。后来王文统去世,忽必烈任命姚枢为中书左丞,姚枢才开始发光发热。
此后的一段时间,姚枢都是在政治斗争中度过,期间曾被调离京城。晚年姚枢因为心脑血管病,在大都病逝,谥曰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