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曹操四面受敌为何很少两面作战

  曹操四面受敌为何很少两面作战

  曹操早期不过是一个泛泛诸侯,袁绍、袁术、刘表这些人看不起他,就连属下陈宫也看不起他,认为他成功的几率还不如一个屡投屡叛的吕布。只不过他在迎接了汉献帝以后,这才让人对他重视了起来,人们除了看重他所拥有的地盘,还突然发现,原来曾经被人认为没有用处的皇帝,在他手里竟然变成了宝贝。

  这个皇帝尽管不像神仙手里的宝贝那样,念一句咒语什么都有,但他一样“神通广大”,发出的指令一样都叫圣旨,批发的官帽子天下照样认可。就像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样,曹操手里有了皇帝有了向天下发号施令的便利,同样也招来了四方诸侯的攻击。比如说那个曾经和曹操联合的袁绍,就因为曹操手里有了汉献帝而和他反目。对于这种形势,曹操也是十分担心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这是我独自以兖州、豫州对抗天下六分之五啊!”但是,这些诸侯都以曹操为敌,中原又是天下的政治中心,夺下它就等于是占据了有利的位置,可为什么诸侯没有共同讨伐曹操呢?

  和曹操相邻的诸侯,最终一个个都被曹操消灭了,诸侯们也知道曹操最终是不能容下他们的,但为什么曹操却很少同时两面作战呢?应该说,除了诸侯们各自都在打着自己的那个小算盘,曹操对形势有个基本的判断,知道什么是主要矛盾,谁才是当前最主要的敌人,在哪方面用兵对自己最有利等等,才是他能够避免两面作战的关键。

  善于权变,懂妥协,有所为有所不为

  除了用兵有所侧重,曹操没有同时四方受敌还有一个原因,这就是善于根据形势作出妥协。如曹操迎接汉献帝之后,给了袁绍一个太尉,袁绍觉得职务比曹操低是一种耻辱,于是就将大将军一职给了袁绍。袁家当时所谓四世三公,名满天下,韩馥将冀州让给他后,是当时北方最有实力的诸侯。大将军是当时最有权势的职务,曹操能将这样的职务相让,充分说明他非常善于做出妥协。

  再如袁谭袁尚兄弟相争时,袁谭遣使向曹操投降,众人都怀疑袁谭的诚意,曹操不但同意了他投降,还和他订有婚约。不是说曹操不知道袁谭投降并不真诚,而是通过这种方法,进一步加深了袁氏兄弟之间的裂痕,以便于最后各个击破。

  孙策所在的东吴,本来和曹操不搭界,但当孙策派人向朝廷进贡时,曹操毫不吝啬地封了他一个吴侯,所谓的东吴,也就是从这个侯爵开始的,而在此前的孙坚,只是一个乌程侯。孙权继承其兄基业,在赤壁打败了曹操,此后两家视同仇敌,征战不断。

  但是,当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孙权遣使来降,曹操马上接受,还和他约定了婚约。尤其是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进攻樊城水淹七军,军威震动魏吴,孙权遣使说要为朝廷出力,曹操马上同意。两家联合打败关羽后,曹操马上给了孙权骠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封为南昌侯等一大堆职爵。仅仅看这一段,根本就看不出两人曾经是势同水火,必欲置对方于死地的对头。

  至于张绣、张燕等人投降曹操都给封了列侯,魏种背叛后被擒再用,昌豨屡叛屡擒屡放,都是一种权宜性的妥协。

  但是,曹操的这种有所不为和另一方面的有所为是同时并用的,比如说袁谭的投降曹操接受了,当袁尚回救邺城被围,同样提出投降后,曹操断然予以拒绝,因为这时候战事已在曹操的掌握之中。

  这种善于权变,必要时进行妥协,也是曹操能够避免两面受敌,两线作战的重要保证。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