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第一牛人竟是他!连诸葛亮都要听他的

  纵观百余年的三国历史,可谓是人才济济,英雄辈出,但是这些纵横乱世一生的英雄的后代却是一代不如一代,当然曹魏和东吴还算是比较好的,曹操在与东吴的战争中,见到孙权后就大发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之子,若豚犬耳!”可见三国时期,自己干得好不如儿子生得好,守业更比创业难。

  而蜀汉的这一本账,在诸葛亮去世以后便没有什么“进项”,只是姜维在今日的甘肃青海略有作为而已。

  不过比起魏、吴两方,蜀汉却也有它的优于魏、吴之处;没有权臣之肆意废立,没有宗室之內的骨肉相残。后主虽则十分平庸,却也不曾糊涂得像孙权晚年一样。后主也很幸运,有一连串的文臣,从董允到樊建,忠心办事,使得国家的庶政始终没有违反诸葛亮所留下的规模。

  所以,如果现在再问蜀汉谁最牛逼?笔者认为最牛逼者非董和莫属矣,许多读者肯定就会质疑了,董和是谁?怎么都没听说过。

  董和是诸葛亮的同僚兼好朋友,原籍益州巴郡,寄居荆州南郡。在汉朝末年回益州,在刘璋下面当过几任县长县令与“益州郡”太守,富有行政经验。刘备拜他为“掌军中郎将”,叫他陪同诸葛亮处理“左将军府”的种种事务。那时候,刘备除了仍自称曹操一度向汉献帝推荐他担任的“左将军”以外,已经同时又自称为“大司马”。所以,他的“左将军府”的正式名称,是“左将军大司马府”(诸葛亮的官衔是军师将军,比董和的“中郎将”高)。

  董和与诸葛亮两人之间,相处得极好。董和虽则在官阶上低于诸葛亮,却敢于“就事论事”,在公务上常常向诸葛亮提出相反的意见。有时候,诸葛亮不肯接受董和的相反意见,董和却又敢于不怕诸葛亮嫌他噜苏,一再把这个相反的意见提出,虽提出十次也要提它出来,直到诸葛亮接受为止。

  诸葛亮不仅不嫌他噜苏,而且十分欣赏,叫同僚们以他为模范。诸葛亮说:“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董和的字,叫做幼宰)。”

  诸葛亮又说:“倘若大家能像董幼宰那样‘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

  董和生性耿介,不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且为官清正,“死之日,家无儋【dan】石之储。”

  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就提到“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如果费祎死后,董允还活着,如果蜀汉不灭亡,执蜀汉朝廷之牛耳者必是董允。并且在陈寿的《三国志》中,董允是极少数能够立传“子不系父,可别载姓”的人物之一,足见其人之优越。

  董和生子若此,夫复何求?足可以名垂青史,光宗耀祖矣。而蜀汉众英雄之后皆若董允者,秉公执法,内侍历年,翼赞王室,义形於色,正颜厉色而匡谏,蜀汉何至于速亡?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投诉]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