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为什么那么轻易的就降服了蜀汉?当时的蜀汉是什么情况?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小编来说说邓艾的故事。

  三国时期,曹魏大将邓艾走阴平小道出奇制胜,用了数千人马就降伏了蜀汉,完成了钟会十万大军都没有完成的任务,难道蜀汉真的是纸糊的吗?

  第一、派系斗争,蜀汉人心浮动

  其实,当时蜀汉的情况和纸糊的还真差不多,整个蜀汉帝国,只有姜维在为刘阿斗卖命。诺大的帝国,人心浮动。在刘备入川建立蜀汉时,刘备集团分成两大派,一为中原派,其中包括诸葛亮,关羽张飞,马良,魏延等等,一方为西川派,以法正李严为代表。

  虽然刘备打仗不行,但是在朝堂上搞平衡,他是一个高手,把这两方面人才安排的妥妥当当。尤其是西川派的当地人士,在朝堂上,很有影响力。所以在当时西川人士,对于刘备这个外来政权有一定的归属感,所以刘备集团在整个西川是很有群众基础的。

  然而,这一切都随着诸葛亮的掌权而发生变化。诸葛亮作为中原派的老大,自然在用人方面倾向于自己派系的朋友,这也能解释了他为什么不顾刘备的再三劝说,而坚持在街亭使用马良的小弟马谡了。

  其实就是为了自己的派系的人谋福利,賺功劳。而西川派的带头大哥李严,虽然同为顾命大臣,但是在诸葛亮的强势之下,被迫靠边站,最后甚至还断送了自己的政治生命。整个西川派的人物,在诸葛亮执政期间,没有得到重用,反而是逐渐淡出的权力中心。

  直到诸葛亮去世后,中原派人才的凋零,才逐渐进入了朝堂,由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的上升空间被关闭,这使得这些西川豪强大族们,对于蜀汉帝国产生了强烈的离心性。对于由诸葛亮主导的这个外来政权,认可度大幅降低。

  所以等到邓艾军马出现在成都,这些官员立即制造舆论,鼓吹怂恿刘阿斗投降。而在前线拼死抵抗钟会的姜维恰恰就不是本地人,他属于投效蜀汉的中原派人士!

  第二、在于蜀汉国力的衰弱

  刘备夺取汉中,关羽发动荆州战役,水淹七军之后,许昌震动,这个时候的刘备集团实力达到了鼎峰。但是,随着大意失荆州,以及随后的夷陵之战。一方面蜀汉帝国实力大损,另一方面失去了南北对进夹攻曹魏的荆州跳板,整个国家只能龟缩在蜀中,国力恢复缓慢。

image.png

  而且,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耗尽了蜀汉帝国最后的能量,损失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一个90万人口的国家,常年维持着一只人数不下十万的军队,这将给财政带来多大的困境?

  所以,蜀汉帝国的综合国力,在那时已经非常差了,作为首都的成都也只有诸葛瞻率领的一支精兵而已,在阴平小道的尽头,那支防备敌人偷袭的军队也因故被裁撤了。邓艾所需要做的,就是击败诸葛瞻,踹开横在成都面前的一道木栅栏而已。

  总结

  邓艾的军队,出其不意的走阴平道,恰巧避开了主张死战的中原派姜维,利用蜀汉国力的空虚,剑指成都,成就大功业,有侥幸,也有必然!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