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是如何写出《岳阳楼记》的?他为何能写出如此的经典之作

  范仲淹《岳阳楼记》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范仲淹《岳阳楼记》很多人都以为是他在游览岳阳楼之后,才写下这脍炙人口的名篇的。其实,并不是这样,范仲淹压根儿未曾到过岳阳楼。

  一个和岳阳没有一点关系的他为什么能够写出如此的经典之作呢?

image.png

  范仲淹2岁而孤,生母谢氏改嫁朱文翰,从宦湖南安乡、淄州、长山等地。少年时期,他勤奋力学,“断齑画粥”的故事广为后人所传颂。可谓“少有大节,慨然有志于天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进士及第,开始踏上仕途。历任幕职官、地方官和朝官,其间亦曾为将,经略陕西,主持抗击西夏战争,后为宰相,执朝政,开始变法,史称“庆历新政”。

  范仲淹知邓州是在庆历新政失败之后。新政失败后,他自请外放,任陕西四路宣抚使兼知庆州。一年后,以疾请解边任,遂以给事中、资政殿学士的身份知邓州。邓州为中州名郡,出任邓州者,多为中央要员。在范仲淹知邓州之前,宰相张永德、赵普先后任武胜军节度使,苏易简、寇准、陈尧咨、刘筠、谢绛等曾任邓州知州。在邓州3年,范仲淹不以毁誉累其心,不以宠辱更其守,求民疾于一方,分国忧于千里。他重农桑,兴水利,清积案,惩贪官,孜孜民事,政平讼理,关心人民疾苦,与民休戚与共,深为百姓拥戴。

image.png

  滕子京与范仲淹是同年进士,在仕宦之途中多有交集。考察范仲淹的交游,可以说与其相知最深,关系最紧密之人,无疑首推滕子京。二人可谓是一生之挚友。滕子京曾与范仲淹同在边疆与西夏作战,他临危不惧,有非凡之才。后为御史弹劾,知岳州,迁知苏州,逾月而亡。滕生平好学,为文长于奏议,尤工古律诗,积书数千卷。范仲淹对其“名以召毁,才以速累”的坎坷深为惋惜,对其因“御史风言”,“投杼之际,迁于巴陵”的遭遇,极为感慨。但滕在逆境中并未沉沦。在岳州,“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之余,重修岳阳楼,将唐宋前贤关于此楼的诗赋汇为一编,刻于其上。与此同时,嘱托同样遭遇被贬境遇的好友范仲淹(范仲淹当时被贬在河南的邓州)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那范仲淹是如何写出《岳阳楼记》的呢?有一种说法是滕子京写给范仲淹一封《求记书》,并附寄一副《洞庭秋晚图》,范据此信中的介绍及画意,神游物外,心与景接,挥毫写就;有一种说法是说范仲淹是模拟太湖而写;还有一种说法说是根据鄱阳湖风光加以联想而描绘以成。

  《岳阳楼记》绝大多数内容都是范仲淹依据《洞庭晚秋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出来的,尽管是想象,但是丝毫没有失真的感觉。因为虽然范仲淹没去过岳阳楼,但是不等于他对洞庭湖不熟悉的。在他的很多诗文中都描写过洞庭湖,应是其到过洞庭湖的明证。全文仅三百六十八字,却充分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

  无疑,《岳阳楼记》不仅是一篇流传千古的励志经典,更是想象作品中的精品。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投诉]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