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兴 (后秦高祖)

后秦文桓帝姚兴(366—416),字子略,羌族,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后秦武昭帝姚苌长子。394—416 年在位。姚兴在前秦时任太子舍人。后秦建国后立为皇太子。姚苌每次出征都留姚兴守常安。393年姚苌死时正值苻登攻打后秦,姚兴密不发丧,待至次年击败苻登后才即帝位,改元皇初。399年夏天,国内天灾频频,姚兴自降帝号,是十六国帝王中少有的仁德之君。后秦弘始三年(401年)姚兴攻灭后凉,亲迎鸠摩罗什入长安,组织了大规模的翻译佛经事业,“由是州郡化之,求佛者十室之九”。姚兴在位22年,勤于政事,治国安民。重视发展经济,兴修水利,关心农事;提倡佛教和儒学,广建寺院。他先后消灭了前秦(苻登)、西秦(乞伏国仁)、后凉(吕光)的势力,使西方安宁;同时东与北魏、东晋抗衡。弘始元年(公元399年)率兵攻打东晋,一举攻陷洛阳,迫使晋军南撤,晋之淮、汉以北纷纷降秦,使统治疆域迅速扩大,西至河西走廊,东至徐、几乎控制了整个黄河、淮河、汉水流域。后因连年出征,国力不足,增收杂税,引起阶级矛盾日趋激化,又加姚兴诸子不和,太子姚泓懦弱,爱子姚弼骄横,遂使政局不稳。弘始十八年(416年)姚兴病死,谥文桓皇帝,庙号高祖,墓曰偶陵。太子姚泓继位。次年为东晋刘裕所灭,后秦亡。

参与史事

  • 历史事件
  • 历史话题
  • 暂无数据,敬请期待!

个人资料

  • 中文名姚兴
  • 别名子略
  • 民族羌族
  • 出生地赤亭(今甘肃陇西西)
  • 出生日期366年
  • 逝世日期416年
  • 信仰佛教
  • 主要成就提倡佛教和儒学
  • 庙号高祖
  • 谥号文桓皇帝
  • 陵墓偶陵
  • 年号皇初、弘始
  • 在位394年—416年

人物介绍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羌族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古老民族,最早约有一百五十余种部族。姚兴祖上的烧当羌(又名研种羌)属于其中较大的一种。公元二世纪初,烧当羌为东汉政府击破,由河曲(今青海东南境河曲之地)被徙至汉阳(今甘肃甘谷县)、安定(今甘肃镇原县南)、陇西(今甘肃临洮县)一带。西晋永嘉年间,居住在陇西赤亭的一支烧当羌人在姚兴祖父姚弋仲的率领下,从赤亭徙居隃糜(今陕西千阳县东)。咸和八年(公元333年),后赵主石虎徙关中豪族及氐羌十万余户以实关东。姚弋仲被石虎封为西羌大都督,率数万羌人移居清河滠头(今河北枣强县东北)。后赵时期,姚弋仲先后任侍中、征西大将军、右丞相等职。后赵灭亡,他又接受东晋的封爵,任六夷大都督、车骑大将军、大单于。姚弋仲死后,姚兴的伯父姚襄背叛东晋,在山桑(今安徽蒙城北)打败扬州刺史殷浩,屯兵盱眙(今江苏盱眙北),招集流人,初步建立政权。不久,姚襄率领部众返回关中,途中被前秦军队击杀,其弟姚苌率余部投降前秦。

姚苌,字景茂,是姚兴之父。降前秦后,姚苌因累立大功,被授以左卫将军、扬威将军、龙骧将军,历任陇东、汲郡、河东、武都、武威、巴西、扶风太守,宁、幽、兖三州刺史,步兵校尉等职。淝水之战后,南征失败的前秦分崩离析。太元九年(384年),姚苌得到关中羌人和西北豪族的支持,在渭北马牧正式脱离前秦,重建政权,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建元白雀。史称后秦。姚苌的力量发展很快,陆续归附他的各族人口有十几万户。前秦主苻坚曾几次派大军进攻姚苌,都未能取胜。次年七月,困守在长安的苻坚突破鲜卑慕容氏的包围到达五将山(今陕西岐山东北),被姚苌擒杀。白雀三年(386年),鲜卑慕容氏放弃长安东走,姚苌乘机占据长安,称帝改元。后秦虽然打败周围的一些割据势力,基本上控制了关中,但占据陇西的苻登坚持与姚苌为敌,使它不得安宁。苻登是苻坚的族孙。苻坚、苻丕父子死后,他继立为帝,拥有部众十余万人。姚苌及其弟姚硕德多次与之攻战,始终未能将其消灭。建初九年十二月(394年1月),姚苌病死,其子姚兴嗣立,苻登仍是后秦王朝的强大威胁。

初登大位

姚兴为姚苌的长子,后秦建国时被立为皇太子,嗣位时年二十四岁。前秦时期,姚兴曾作过苻坚的太子舍人。姚苌马牧起兵,姚兴时在长安,闻讯后冒险出逃,投奔父亲。后秦建国后,姚苌经常外出与苻登作战,姚兴以皇太子身分镇守长安,统理政事。这期间,姚兴同一些汉族的儒家学者建立了比较融洽的关系,同时受到了他们的很多影响。后秦建初七年(392年)三月,姚苌在前线患病,急召姚兴到安定行营,准备安排后事。临行前,姚兴担心原属苻秦的几位降将不易驾驭,果断地将他们全部除掉。到达安定后,姚苌病势缓和,姚兴随之被留在军中。第二年五月,苻登政权内部发生内讧,其右丞相窦冲脱离苻登,自立为秦王。七月,窦冲被围,转而向姚苌求援。后秦的谋臣尹纬建议姚苌派姚兴前往,以使太子有个实际参加战斗的机会,增加今后的应变能力。姚兴第一次统率军队指挥战斗就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在战斗中,他巧妙地避开与苻登大军正面决战,采用直接偷袭对方老巢的战术,结果用极小的代价给敌人以重创,顺利地完成了救援计划。姚苌对于儿子的统兵治国的才能比较满意。在临终前,辅政大臣姚晃追问攻灭苻登的打算,姚苌回答说:“这一大业马上即可成功。姚兴的才智足可以办到,你们不必问我了。”

姚苌初死,落在姚兴肩上的担子十分沉重。他不仅要对付苻登,还要防范后秦政权内部的各种势力。因此,姚兴没有马上发丧。他害怕后秦分镇安定、阴密(今甘肃灵台县西)的其叔姚绪、姚硕德和戍卫长安的其弟姚崇闻讯会发动叛乱。三人之中,以姚硕德威望最高、兵力最强,对姚兴的威胁最大。但姚硕德深明大义,顾全大局,不愿在苻登未灭的时候,自寻干戈,授首与人。为打消姚兴的顾虑,他很快来到长安表明态度,承认姚兴的领袖地位,从而缓和了后秦国内的紧张气氛。姚兴以诚相待,优礼有加。 苻登听到姚苌死去的消息,非常高兴。他调动大军,全力东进,准备一举消灭后秦。苻登先后攻占姚奴、帛蒲二镇,到达始平附近的废桥。始平(今陕西户县西)处于渭水之滨,距长安不足百里。后秦咸阳太守刘忌奴又乘乱反叛。形势对姚兴十分不利。

为减少因名号问题而引起的纷扰,姚兴决定暂不称帝。自号为大将军,以辅政大臣尹纬为长史,狄伯支为司马,整顿军队迎击苻登。姚兴临危不乱,从容镇定。首先以奇兵突袭咸阳,将刘忌奴擒获,消除了后顾之忧。然后,亲率大军赶赴废桥,解救始平。

先行到达始平的尹纬,接受始平太守姚详的建议,在废桥与苻登对峙。尹纬命令军队据守要塞,消耗敌人,并切断敌人的水源。苻登的人马缺水,渴死不少,因此频频对废桥发动攻势。尹纬认为摧毁敌人的时机已经成熟,准备全线反攻。姚兴担心苻登的力量太强,急忙进行劝阻。尹纬解释说:“现在的形势很不稳定,如果不鼓足勇气打败敌人,我们就要完了。”

后秦皇初元年(294年)初夏,两军在废桥展开决战。这一战,后秦大获全胜。苻登的军队彻底崩溃,他本人狼狈地逃到平凉(今甘肃平凉西),躲进马毛山里去了。

废桥一役是决定姚兴命运的一次重要战争。它为后秦最后消灭苻登、称霸关陇奠定了基础,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姚兴的威望,巩固了他的地位。废桥战后,姚兴正式为姚苌发丧,并在始平附近的槐里即位称帝。通过这次战争,姚兴加深对尹纬的了解,他们之间建立起比较密切的君臣关系。尹氏是天水大族,前秦时期受到苻坚的禁锢,尹纬只当到尚书令史。姚苌对他也不甚重视,而姚兴却很倚重尹纬,先后委任他为辅国将军、司隶校尉、尚书左右仆射等重要职务。

当年七月,姚兴一面命人堵劫乞伏乾归救援苻登的军队,一面亲自率军攻打马毛山。在那里,姚兴一鼓作气击溃苻登,把他擒获后杀死。为了根绝隐患,姚兴解散苻登的部众,安排他们重新进行农业生产。姚兴还把三万户民户从阴密迁到长安,以充实由于氐人、鲜卑慕容人外徙而显得人力不足的京畿地区。他将自己直接管辖的大营一分为四,由四军分别统领这些民户。

回师长安不久,姚兴又消灭了盘踞在武功(今陕西旧武功)的割据势力窦冲。经过这些努力,后秦终于控制了陇东地区。

文治武功

皇初三年(396年),姚兴先后占取成纪、上邽(两地皆在甘肃天水市西),势力达到天水郡。姚兴委任有将帅之才的其叔姚硕德为秦州牧、领护东羌校尉,镇守上邦,为全面夺取陇西作准备。

同年年底,姚兴派叔父姚绪东渡黄河,攻占了原属西燕的河东地区。两年前,西燕被后燕慕容垂灭亡,河东地区遂为西燕大将柳恭控制。柳恭阻河自固,姚绪几次攻打都未能得手。直到借助汾阴大族薛氏的帮助,姚绪才在龙门偷渡成功。后秦大军一举拿下蒲陂,柳恭被迫而降。姚兴把河东划归并、冀二州,以姚绪为二州牧,镇守蒲陂。

第二年九月,姚兴之弟姚崇攻击鲜卑薛勃部,把后秦的疆域向北扩展到上郡(今陕西榆林南鱼河堡)一带。

后秦弘始元年(东晋隆安三年,399),姚兴开始蚕食东晋领土。当时坐在东晋国君宝座上的安帝是个白痴,朝廷大权由昏庸荒唐的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把持,政治异常腐败。几个强大的方镇觊觎中央的权力,多次举兵内向,兵车屡动,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姚兴乘东晋衰乱,一再发兵东进,先是逼迫东晋的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北)太守、华山(今陕西华县)太守以地归附,进一步占据上洛(今陕西商县)。在扫清一些障碍之后,姚兴命其弟姚崇、镇东将军杨佛嵩攻取古都洛阳。后秦的军队在金塘城下遭到东晋河南太守夏侯宗之的顽强抵抗,未能取得战果。金墉在洛阳的西北角,城小而固,是攻战戍守、保卫洛阳的要地。姚崇久攻不下,转而向东扫平柏谷(今河南偃师东南),并将周围一带的百姓二万余户尽数迁到关中。之后,后秦再度命姚崇和杨佛嵩率军围攻洛阳。这时,东晋新任的河南太守辛恭靖一面婴城固守,一面派人向雍州刺史杨佺期求救。杨佺期请求初入中原兵力正强的北魏政府出兵解围。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辛恭靖坚守百余天。然而北魏的救兵始终没有出现。两个月后,洛阳城被后秦攻破。洛阳城破,影响很大,淮河、汉水以北的许多地方势力都归附了姚兴。

在动乱的十六国时期,姚兴是一位有作为的少数民族君主。在前期,他留心政事,比较好地处理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军事上,姚兴信任和使用两位能征善战的叔叔姚绪和姚硕德;政治上,他依靠的是足智多谋的尹纬。他能够倾听臣下的意见,注意提拔一些有才能的人担任重要官职。攻占洛阳后,姚兴命令百官为朝廷荐举有真才实学的人。有的臣下曾抱怨世间人才太少,姚兴反驳说:“自古以来,有作为的帝王使用人才,既不能找先贤,也不能等后人,他们随时选拔人才都能取得成功。你自己没有识人之明,怎么能说天下没有人才呢?”兵部郎边熙认为军令烦苛,姚兴根据他的建议删削了过滥过重的部分。城门校尉王满聪不满意姚兴出游晚归,以天黑不辨奸良,不开城门。姚兴只好从别门而入。第二天,为了嘉奖王满聪尽忠职守,姚兴特意提升了他的官职。

为澄清吏治,姚兴采取严厉措施打击贪官污吏。对于比较清廉的臣属,他不仅给予物质上的奖励,还下书表彰,越级提拔他们的职务。后秦在长安办有律学,学员都是地方郡县的闲散官吏。经过一段时间的法律学习之后,学有成绩的人被派回原地负责司法。姚兴规定,凡州郡县地方政府不易判定的案例,一律报请中央政府裁决。他本人经常在咨议堂,旁听判决,尽量避免冤狱的发生。

姚兴还曾发布命令,要求各地政府释放因灾荒贫困而自卖为奴的百姓;禁止百姓制造锦绣和过多地进行宗教祭祀;安葬阵亡的将士和抚恤他们的家属等等。此外,他本人以身作则,厉行节俭,从不用金银装饰的车马器物。在姚兴的带动之下,后秦上下崇尚清素,达官贵人也不敢肆意奢侈浪费。这些措施,对于阶级矛盾的缓和和关陇地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无疑是有益的。

姚兴继承姚苌的政策,大力提倡儒学,兴办学校。当时,许多著名的学者如天水姜龛、东平淳于岐、冯翊郭高等云集长安,讲学授徒,各有弟子门生数百人,远道而来的求学者竟达上万人。洛阳城内的凉州硕儒胡辨,弟子千余人,关中不少青年人慕名前去就学。姚兴特别指示各地关卡,对来往的儒生,一律放行,不许刁难。姚兴素以精通典籍声闻遐迩,政务之暇,经常在内宫召见学者,和他们一起讲论道艺,错综名理。其中一些善于为文的人,被姚兴安排在身边,参管机密,起草诏书。姚兴提倡儒学意在维护统治,但在客观上为保存和发扬汉族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姚兴比较注意军纪。史书上讲,他的军队“军令齐整,秋毫无犯,祭先贤,礼儒哲”。由于能够作到“军无私掠”,后秦的军队,最初的名声还是比较好的。

后秦的西邻是一个乞伏鲜卑人建立的国家。它的国号也叫作秦,史称西秦。乞伏鲜卑人原居漠北,西晋时期开始迁徙到陇西。淝水战后,其部落酋长乞伏国仁招集诸部,拥兵自立,有众十余万人,逐渐割据陇西。乞伏国仁曾依附于苻登,受封为苑川王。乞伏国仁死后,其弟乞伏乾归改称河南王,建都金城(今甘肃兰州市西北)。苻登败死后,乞伏乾归击杀仇池王杨定,尽有陇西、巴西之地。后来,乞伏乾归连续战胜后凉和吐谷浑,获取大量的人口和土地。

乞伏乾归本来就是后秦统一关陇、进军河西的障碍。西秦国力日强,特别是弘始二年(400年)乞伏乾归把首都从金城东移至苑川(今甘肃榆中县大营川地区),更使姚兴感到不安。这年五月,姚兴命令姚硕德将兵五万,由南安峡进击西秦。乞伏乾归亲自从苑川赶到前线,两军在陇西城(今甘肃陇西南)下形成对峙。由于深入敌境,人地生疏,樵道又被切断,后秦军队逐渐陷入困境。姚兴得到报告,立即封锁消息,远程跋涉,亲自增援姚硕德。

乞伏乾归采取诱敌深入的办法,准备一举歼灭后秦主力。他预先将精锐的中军两万人埋伏在伯阳川,并在侯辰谷安排四万人的外军作为后继。然后,他带领几千骑兵迎候姚兴,以引诱敌人进入包围圈。但是,交战时恰遇灾害性天气,大风昏雾,遮天蔽日,乞伏乾归迷失道路,与中军断绝联系,误入外军阵地。作战计划不能照常执行,西秦军队措手不及,被姚兴打败。乞伏乾归丢弃大军,轻骑遁回苑川。失去主帅的西秦军队三万六千人皆放弃武器,投降后秦。后乞伏乾归一度依附南凉,经过辗转反复,最终还是归属了姚兴。

征服陇西之后,姚兴的兵马越过黄河继续西进,先后消灭后凉,逼降南凉、北凉和西凉,占据西方重镇姑臧(今甘肃武威)。这样,后秦的疆域“南至汉川,东逾汝颍,西控西河,北守上郡”(《读史方舆纪要》),成为十六国后期国力仅次于后燕的强盛王朝。

与魏战争

就在后秦势力顺利到达河西的时候,它的北部和东部地区却遭到了北魏军队的攻击。北魏是拓跋鲜卑人建立的国家。拓跋鲜卑人原起大兴安岭,后不断南下。淝水战后,386年其部落酋长拓跋珪纠合部众复建代国,同年改号为魏。在打败和消灭周围的一些部落后,拓跋珪基本上控制了代北地区。皇初三年(396)十月,拓跋珪进击中原,战胜了强大的后燕。两年后,拓跋珪定都平城,称帝改元,并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北魏和后秦互相接壤,都有吞并对方的欲望。早在后秦建初七年(392年),姚苌因收纳反叛拓跋鲜卑的没弈干部落,而与魏结怨。姚兴即位后,又重用逃亡到没弈干处的赫连勃勃,更激怒了拓跋珪。弘始四年十二月(公元402年1月),北魏以五万大军攻陷高平,没弈干与赫连勃勃南逃上邽(今甘肃天水)。魏军将高平的府库积蓄及所有牲畜洗劫一空,并将这里的百姓也尽数徙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同时,北魏的平阳太守又发兵侵入河东,从东部威胁后秦。还有一支北魏军队打败了西秦的附庸国黜弗、素古延等部。数路魏军一齐攻击,兵锋所及,一片废墟。后秦举国震动,长安城内人心惶惶,关中地区的很多城堡白天也不敢把城门打开。

姚兴不甘示弱,决定回击北魏。弘始四年(402年)五月,姚兴以大将姚平、狄伯支为前锋,带兵四万进攻北魏的并州(今山西地区)。他自己亲率四万七千人的后继部队,担任支援。两个月后,姚平等人拿下了并州的要塞乾壁。但是,拓跋珪的反应很快,立即倾兵来救,迅速将姚平反围在汾水东岸的柴壁(今山西襄汾南)。不久,拓跋珪又在蒙坑将救助柴壁的姚兴大军击溃。姚平身陷重围,逐渐矢尽粮绝。十月里的一天深夜,姚平准备突围与列兵汾西的姚兴会合,然而两人都把希望寄托在对方身上,仅有呐喊,而无接近敌人的实际行动。突围不成,姚平投水自杀。于是,两万大军敛手就擒。对岸的秦军坐视这场败亡,力不能救,皆哀号恸哭,声震山谷。姚兴向拓跋珪求和,遭到拒绝。魏军企图乘胜拿下蒲陂,取得河东。只是由于柔然突然骚扰北方,拓跋珪才被迫撤走。柴壁一战是对姚兴的一次重大打击,从此后秦再也无力东进与北魏抗争,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夺取中原的希望。

弘始五年(东晋元兴二年,403),后秦向南方扩张领土,取得成效。当时东晋王朝内部发生变乱,荆州刺史桓玄从上游起兵,长驱攻入建康。桓玄逼迫晋安帝禅位于己,改国号为楚。桓玄之变,加剧了东晋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一些不满桓玄统治的官吏北上投降后秦。他们为姚兴提供了南方社会虚弊的真实情况,加强了他南下用兵的信心。这一年,姚兴先后攻取了东晋的南乡、顺阳、新野等十二郡土地。

同年,后秦的军队还重创了仇池(今甘肃成县西)的割据政权,迫使仇池王杨盛送子为质,接受姚兴的封号。

佞佛贪利

弘始七年(405年),姚兴在长安开辟逍遥园,以此处作为僧人鸠摩罗什的译经场。鸠摩罗什之父为天竺人,娶龟兹女生罗什。七岁时,罗什随母出家。青少年时期,他曾游学罽宾、月氏等国,初学小乘,并旁通婆罗门哲学;后改学大乘,精研《由论》、《十二门论》等经典,称誉西域诸国。吕光平西域,携罗什至凉州。弘始三年(401年),姚兴出兵破后凉,迎罗什到长安。鸠摩罗什至长安,时年五十八岁。初住草堂寺,收纳僧徒三千人。姚兴待罗什以国师之礼,尊崇备至,常亲率群臣及僧众听他讲经。罗什在凉州十八年,因此通晓汉文。他发现汉文译经与梵文原经出入甚大,遂向姚兴建议重新译经。姚兴除为罗什开辟译经场外,还选名僧僧略、僧迁等八百余人为其助译。姚兴不但为罗什译经提供种种方便,有时还亲自参与翻译。他让罗什持梵文经本译成汉文,自己对照汉文原书,综合理义,进行考校。《广弘明集》中至今保留有姚兴同罗什等人探研经义的一些材料。经罗什之手,前后译经共有九十八部,四百二十五卷。在中国佛教史上,鸠摩罗什译经是件大事。龙树中观宗大乘学说的主要经典,由罗什最终译完;他还对小乘成实宗经典的翻译,作出了大量贡献。鸠摩罗什译经的态度比较严肃,力求译文典雅而又不失原意。从这个意义说,他的译经活动不但有利于佛教的传播,而且奠定了中国翻译文学的基础。在姚兴的提倡和鼓励之下,后秦举国上下崇信佛教,一时寺院佛塔林立,仅长安一地的僧人就有五千多人,各地事佛的人达到“十室而九”的地步。姚兴倡导的佞佛之风,耗费大量物质财富,弄得储用殚竭,人民疲弊,严重影响关陇地区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后秦的国力开始衰退,走上下坡路。

消灭南凉、占据姑臧以后,后秦在河西地区的统治遇到一定的困难。由于这一带从来不是羌人活动的地区,姚兴为保住姑臧,每年都得投入大量的兵力。除有一支三千人的常驻军外,大将齐难统率的四万步骑主要也是戍卫这里的。兵力紧张,再加上表面接受后秦封号的北凉国主沮渠蒙逊和南凉国主秃发傉檀都觊觎着这座要塞,姚兴感到压力很大。所以到弘始八年(406年),他已有意放弃姑臧。但是姚兴忽略了事情的另一方面。凉州刺史王尚到任五年,政绩突出。在远离长安,困守孤城的困难条件下,他轻身率下,躬俭节用,努力发展生产,安定人心,受到凉州各族人民的拥护。后秦政权对河西地区的统治正在日趋巩固。

这年六月,秃发傉檀为了讨好姚兴,特地献上三千匹战马和三万头羊只。姚兴认为在诸凉的国主中,唯有秃发傉檀最忠于自己。于是,他下令将王尚调回长安,改任秃发傉檀为凉州刺史。消息传到姑臧,许多凉州人表示反对。他们派遣凉州主簿胡威赶到长安,请求姚兴撤回成命,留住王尚。胡威埋怨姚兴因贪恋小利而舍弃一方土地。指出秃发傉檀心怀叵测,将河西五郡拱手送他,不但要给凉州百姓带来直接的损害,而且对后秦本土也潜伏着巨大的危险。姚兴意识到自己的失策,急忙派人纠正,但来不及了。秃发傉檀用在姑臧城南驻扎的三万大军,迫走了王尚。随着姑臧的丧失,后秦的势力逐渐退出河西,唯一保留下来的只是对诸凉名义上的领属关系。同年,姚兴的另一重大失误是将南乡十二郡归还东晋,极大地削弱了自身的力量。

收容勃勃

弘始九年(407年),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政权突然崛起在后秦的北方,成为姚兴无法摆脱的威胁和灾难。赫连勃勃被拓跋圭打垮后一文不名,毫无力量。自接受后秦的封号、统领旧部以来,他的羽翼才日渐丰满起来。秦魏战后,姚兴为对付北魏,改任赫连勃勃镇朔方,并以三交五部鲜卑及杂虏二万余落拨他管辖。赫连勃勃实力大增,遂决定叛秦自立。弘始八年(406年),他把柔然可汗社献给姚兴的八千匹战马劫获,并以射猎的名义袭杀了岳父没弈干,并其部众。次年六月,他自称天王、大单于,建国号为大夏。在陆续打败一些部落和割据势力之后,赫连勃勃开始骚扰姚兴。十月,他连陷后秦的北部诸戍。有的部下建议他定都高平,赫连勃勃不同意。他认为专固一城,不能发挥骑兵高速度作战的特点。他要采取是倏来忽往的突袭战术,使姚兴疲于奔命,防不胜防。赫连勃勃的作法,果然奏效。在铁弗骑兵的袭击下,后秦岭北地区的城镇整天处于紧张状态,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

弘始十年(408年),赫连勃勃又在青石原大败后秦军队,俘获和斩杀五千余人。姚兴不能容忍赫连勃勃的一再挑衅,开始筹划反攻。他首先改善了同赫连勃勃宿敌拓跋圭的关系,然后,命令大将齐难率领两万骑兵寻找铁弗人的踪迹,准备大战赫连勃勃。

后秦的兵力有限,姚兴本应全力对付主要敌人赫连勃勃。但是,在派兵北上的同时,他又派出以姚弼为主帅的三万步骑进攻河西,这就使得兵力过于分散。

姚兴有个侥幸心理:秃发傉檀一年前被赫连勃勃勃战败,名臣勇将消耗掉十分之六七,之后内乱频生,国力大衰。姚兴认为这是个打败秃发傉檀,重返河西的极好机会。为麻痹对方,姚兴声称姚弼的大军不针对南凉,它是配合齐难大军作战、防范赫连勃勃西逃而部署的。

姚弼到达金城,有个部下建议乘秃发傉檀犹豫不定,轻骑突进,掩袭姑臧,但是未被采纳。等到后秦兵至姑臧时,秃发傉檀已完全明白姚兴的意图,作好了设防。秃发傉檀把许多牛羊赶到野地,引诱后秦军队进行略抢。结果,秦将敛成中计,被打得大败,部下死亡七千多人。姚弼被南凉人围困在姑臧的西苑,水源断绝,形势危难。幸亏姚兴派去增援的姚显及时赶到,才避免全军覆没。姚显好言抚慰秃发傉檀,得以安全退兵。从此,秃发傉檀不再畏惧后秦,是年重新称王,大赦改元,设置百官,与后秦完全脱离领属关系。

北线作战的秦军遭到比河西更大的损失。赫连勃勃避开来势汹汹的齐难,将大军撤到朔方东北的河曲,然后利用后秦军队纵兵野掠的机会,潜师杀回。齐难猝不及防,败退途中被夏兵活捉,全军覆没。这一仗使后秦声威大降,岭北地区原附属于姚兴的部落和割据政权,纷纷转依赫连勃勃。

弘始十一年(409年)正月,姚兴重新调整兵力,派出以其弟姚冲为主帅、大将狄伯支为副帅的四万骑兵袭击赫连勃勃。不料,事情中途有变,姚冲企图回兵长安,夺取政权。狄伯支拒绝参与阴谋,被姚冲毒死。事变虽被姚兴迅速平息,但是预期的军事目的没有达到。三个月后,赫连勃勃却成功地袭击了后秦的平凉,抢虏人口七千余户,并进屯平凉以南的依力川。

九月,姚兴倾兵来到依力川附近的贰城,要与赫连勃勃决一死战。赫连勃勃先发制人,乘后秦人马尚未完成集结,猛地袭击贰城的姚兴老营。姚兴面对如潮似涌的大夏铁骑,一时懵头转向,竟然准备丢下大军,逃到担负粮运的后军那里。在群臣的苦谏之下,姚兴没有走成,但他的举动已铸成大错。秦军本来就惧怕大夏铁骑,主帅的临阵惊慌,更加重了恐怖情绪,结果又被赫连勃勃打败。在姚文宗等勇将的死战之下,姚兴得以败还长安,幸免罹难。夏军乘胜洗劫了周围的郡县,将当地七千余户北徙到大城(今内蒙杭锦旗东南)。

赫连勃勃把南下骚扰姚兴作为既定国策,导致后秦与大夏间的战争频繁发生。此后一直到姚兴病死,在双方的战斗中,后秦很少有获胜的机会,而骁骑风驰的夏人却使平凉、杏城、定阳(今陕西延长县南)等重镇几度易手,先后消灭秦军近十万人,抢掠人口两万多户,牲畜财产不计其数。一而再的战争失利和姚硕德、姚绪、尹纬等著名文臣武将的相继去世,使姚兴的处境日益困难。为了避免更多的人口落入赫连勃勃的手里,姚兴将数千户边镇居民安置到内地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为了集中兵力,他将增援南燕的军队撤回;为了弥补国用不足,他增加在关津渡口的商税,甚至对盐竹山木,也巧立名目扩大税收。姚兴的这些措施,并没有帮助他摆脱困境。撤回援燕的军队,造成东晋迅速攻灭南燕,转而威胁后秦;增加税目,极大地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姚兴饮鸩解渴、杀鸡取卵,为自己酿成了新的苦酒。

弘始十四年(412年),后秦颍川太守向姚兴报告说,东晋在边境附近的芍陂(今安徽寿县南)一带屯兵,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姚兴认为,东晋积弱,不敢轻开边衅,所以虽然与臣下讨论了有关烧粮掠野的防御措施,实际上却没有执行。他低估了刘裕收拾政局的能力,更没有想到对方在灭掉南燕后,已有吞并关陇的设想。

这一年,原附属于后秦的仇池王杨盛派兵侵扰祁山。姚兴派出四路大军,分别从鹫峡、羊头峡、洴城出发,反击杨盛。姚兴本人亲自带领五千骑兵,从雍县奔赴陇口与诸军会师。在战斗中,由于一位将领畏懦不进,其他军队失去配合,结果被杨盛击败,姚兴无功而还。有位臣下把这次失败解释为杨盛占了地势险固的便宜,其实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后秦国力的衰败和军纪的涣散。

死于危难

弘始十六年(414年)五月,姚兴突患重病。后秦皇室内部发生权力之争,几乎演成大规模的内战。

乱子是由皇子姚弼谋夺太子之位引起的。在姚兴的诸子中,皇长子姚泓并不受宠。这主要因为姚泓性格宽和、才能平庸,且又体弱多病。早在弘始四年(402年)立太子时,姚兴对他就颇为犹豫。姚兴喜爱皇子姚弼,认为他是比较理想的继承人,因此平素格外宠信。野心很大的姚弼逐渐滋生夺嫡的欲望。他原以雍州刺史之职,镇守安定,经过买通姚兴的左右,弘始十三年(411年)调入中央,任尚书令、侍中等职。姚弼取得相权后,努力结纳党羽,积极制造舆论,企图击败皇太子。但大多数朝臣对他比较反感。为了使别人不敢反对他,姚弼给倾向于姚泓的大臣姚文宗罗织了许多罪名,激怒父亲将姚文宗杀死。他还苦心积虑地在姚兴身边安插亲信,广树爪牙,逐渐控制一些中枢机要部门。姚兴对姚弼的活动,采取纵容的态度。有人提醒姚兴注意事态发展的危险后果,他假装糊涂,不予理睬。对于姚弼的夺嫡阴谋,皇太子姚泓已有戒备。这次姚兴生病,姚泓一面亲自到内宫侍疾,一面在皇宫内安排下重兵,以防不测。许多忠于太子的要臣分别统领禁军,宿卫大内。

姚泓并非过虑,姚弼在府第里已埋伏下数千甲士,准备一旦姚兴去世,立即武力夺权。其他皇子也不甘示弱,在京城的皇子姚裕给镇守蒲陂的哥哥姚懿送去密信,要他串连在外典管重兵的诸皇子,以讨伐姚弼的名义,举兵内向。姚懿得讯,立即动员军队,赦免囚徒,建牙誓众,开赴长安。姚洸、姚谌等人也分别起兵于洛阳、雍县。一时剑拔弩张、烽烟滚滚,大有内战一触即发之势。幸亏姚兴大病不死,紧张的形势才得以缓和下来。姚兴虽对姚弼恃宠不虔,阻兵怀贰的罪行有所认识,但仍偏爱姚弼的才气,不忍加刑,只是免去了姚弼的尚书令职务。姚懿等人罢兵还镇后,专程进京面谏姚兴,要求惩办姚弼。姚兴把他们搪塞了过去。

在进京面谏的皇子中,以姚宣抨击姚弼的措词最为激烈,姚弼十分痛恨他。第二年三月,姚弼诬陷姚宣,姚兴信以为真,派人到杏城将姚宣逮捕下狱。赫连勃勃乘机攻打杏城,后秦守军临战易帅,战斗力大减,遂兵败城陷。这时,姚兴已完全恢复了对姚弼的信任,并将三万大军交给他,由他负责镇守秦州。臣下尹昭反对姚弼掌握强兵,批评姚兴为后秦制造隐患,但姚兴不以为然。

不久,姚兴再度患病。姚弼故伎重演,称疾不朝,又开始在府第聚兵。姚兴气得发昏,在处决姚弼的几个党羽之后,召集群臣商讨逮捕和惩治姚弼的办法。然而姚兴只是一时之怒,到火气一消,爱子心切,故数日议而不决。消息走漏,姚弼的党羽磨刀霍霍,十分活跃。姚兴害怕兵变,被迫下令逮捕姚弼,但又暗示姚泓出面来说情,并以此为词将姚弼赦免。

后秦弘始十八年(416年)二月,姚兴病势转重,自知不久人世,遂下令太子监国。姚弼的党羽在谋杀姚泓和劫持姚兴的计划未逞后,开始策划入宫作乱。姚兴终于下令收缴姚弼的武装,逮捕姚弼。姚弼的死党姚洸误信姚兴已死的谣传,带兵攻打端门,皇城内外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姚兴勉强支撑病体,被人扶到殿前,宣布处死姚弼。乱军失去斗志,溃散而去。事变平息的第二天,姚兴病发去世,终年五十一岁。

向下展开更多

精彩推荐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