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地名
张公洞(唐朝地名)
现在地址
在今江苏宜兴市南三十五里张公山麓,为石灰岩溶洞。《寰宇记》卷92宜兴县:张公山“山巅空穴到底,郭璞注云:阳羡有张公山,洞中南北二堂。故老传云:张道陵居此求仙,因有张公之名,四面水入圻溪”。《舆地纪胜》卷6常州:张公洞“其门三面,皆飞崖峭壁,非足力所能到。惟北户可入,嵌空邃深,石乳融结,石上有唐人留题”。
在江苏省宜兴市区西南约22千米的禹峰山麓。据《宜兴县志》记载和民间传说,2000多年前,曾有庚桑子隐居于此,故名庚桑洞。又说汉代张道陵曾在此修道,唐代张果老在此隐居,故名张公洞。为石灰岩溶洞,主要分前后两部分,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游览路程约1000米。特点是洞中有洞,洞内套洞,大洞包小洞,一洞复一洞,大小洞穴多达72个。前洞以海王厅天师台为中心,洞脊上部树木与亭台交错,洞顶朝天,在下仰望,洞口与天相连,故名朝天洞。后洞可容四五千人,好似一座大厦,故称海屋大场。大洞小洞,千姿百态,深邃幽奥,与善卷洞、灵谷洞称作“宜兴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