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地名

丰都县(隋朝地名)

现在地址

隋义宁二年(618)置,属巴东郡。治所即今四川丰都县。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19丰都县:“丰民洲在平都山下,隋两取之以名县。”唐初属临州,贞观八年(625)属忠州。北宋政和元年(1111)废。南宋绍兴元年(1131)复置,咸淳元年(1265)属咸淳府。元属忠州。明洪武十年(1377)省入涪州,十三年(1380)复置,改为酆都县。


在重庆市东部。面积2896平方千米。人口77.7万。辖18镇、13乡。县人民政府驻三合镇。三峡库区淹没土地面积37.49平方千米、耕地2.6万亩,人口6.2万。原名酆都县,以治地豐民州的“豐”和境内平都山的“都”字相组合而得名;或云以县有丰水、平都山得名。1958年周恩来总理建议改“酆”为“丰”,故为今名。春秋时为巴国别都。东汉永元二年(90年)置平都县,治今名山镇。三国蜀汉时并入临江县(今忠县)。隋义宁二年(618年)置豐都县,属巴东郡。唐属忠州。北宋时省入临江县。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复置,属咸淳府。元属忠州。明洪武十年(1377年)省入涪州;十三年分涪州又置,并改名酆都县。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属重庆府。雍正十二年(1734年)属忠州直隶州。1913年属川东道,1914年属东川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0年属川东行署涪陵专区(1952年复属四川省)。1958年改名丰都县。1968年属涪陵地区,1995年属涪陵市,1997年由重庆直辖市直接管辖。2003年县城因水淹迁今三合镇。地处川东平行岭谷与盆东南山地交接地带,以山地为主。长江由西向东北横贯县境,主要支流有龙河、碧溪河、渠溪河。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玉米、小麦、油菜籽、蚕茧、油桐、水果等。特产“包鸾竹席”、“名山榨菜”、“仙家豆腐乳”。矿产有石灰石、石英、天然气及煤、铁等。工业有酿造、化工、水泥、陶瓷、建材、造船、电力、纺织等。交通以长江航运为主。有丰垫、丰涪、丰忠公路。丰都长江大桥沟通旧城与新城。名胜古迹有鬼城名山、双桂名、汉墓群、悟惑寺等。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