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曹操和刘备的评价

作者:鹅卵石

传统观念认为刘备是仁君,而曹操是奸雄,甚至是狡诈的小人。现代人一般倾向于认为曹操是英雄,或者是可爱的奸雄,或者是真小人;刘备则有假仁假义之嫌。对于刘备、曹操的传统评价受到《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但早在北宋的时候,在社会的一般观念里,曹操和刘备就分别处于道德评价的两端。所以我们今天说要说的还是对曹操和刘备的评价。

一,少年英雄曹操和刘备在少年时代即已经展现了其独特的天赋。1。曹操太尉桥玄曾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少年曹操还曾问许子将:“我何如人?”许子将回答说:“子治世治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2。刘备对比之下,刘备在少年时代即展现了比曹操更为独特的优秀天赋。当时最负盛名的隐士刘元起曾说:“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因此,刘元起一直资助少年刘备的学业。(《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二,风华初露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青年时代,曹操和刘备就展现出了君王的魅力。1。曹操兖州大乱,陈宫等人认为:“今天下分裂无主;曹东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之牧州,必宁生民。”曹操遂出任兖州牧。(《三国志·魏书·武帝纪》)2。刘备徐州牧陶谦死后,与荀彧齐名的“世之奇士”陈登劝刘备:“今汉室陵迟,海内倾覆,立功立事,在于今日。鄙州殷富,户口百万,欲屈使君抚临州事。”又说:“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于竹帛。若使君不见听许,登亦未敢听使君也。”(《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对比之下,刘备具有曹操所不能及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三,乱世枭雄

1。曹操王俊曾对刘表说:“曹公,天下之雄也,必能兴霸道,继桓文之功者也。”著名的史学家裴松之认为曹操用兵“机变无方,略不世出”,是历史上罕见的军事奇才。(《三国志·魏书·武帝纪》)2。刘备与司马懿齐名的阴谋家裴潜曾对刘备给予高度评价:“使居中国,能乱人而不能为治也。若乘间守险,足以为一方主。”(《三国志·魏书·和常杨杜赵裴传》)与荀攸齐名的“世之奇士”陈登曾说:“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三国志·魏书·桓二陈徐卫卢传》)曹操首席谋士程昱认为:“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曹操次席谋士郭嘉也认为:“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古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宜早为之所。”其观点基本相同。(《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曹操自己也认为,“夫刘备,人杰也。”“刘备,吾俦也。”又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对比之下,曹操始终在心理上处于劣势。两者之高下,一目了然。

四,其他1。曹操初,桓帝时又黄星见于楚宋之分,辽东殷馗善天文,言“后五十岁当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间,其锋不可当。”至是凡五十年,而公破绍,天下莫敌矣。(《三国志·魏书·武帝纪》)2。刘备(无)对比之下,刘备具有曹操所不具有的大众化和平民化的政治色彩,这一点,在两汉以降充斥着神秘主义色彩的封建政治制度和传统下,更具有意义。

综上所述,曹操远不如刘备。但是这也只是我的个人的一些观点而已。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