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时期的官吏选拔制度:世卿制度与任人唯贤

作者:桂婷

处于奴隶社会晚期的周王朝,在国家机器的设置上已经到达一定水平。不论是在选官还是在处理官员和君王之间的关系之上,都远超于夏商两朝。那么,周朝时期的管理选拔制度采用的是什么方式?

周朝时期的管理选拔制度,一般采用的是世卿制度,当然,也有任人唯贤的时候。

周王朝所设置的一套庞大官僚机构中,最重要的有“六官”,即 指“天官冢宰”,掌“邦治”,称为“治官”,为六官之苜;“地官司徒”, 掌“邦教”,称为“教官”;“春官宗伯”,掌“邦礼”,称为“礼官”;“夏官 司马”,掌“邦政”,称为“政官”;秋官司寇,掌“邦禁”,称为“刑官”;“冬官司空”,掌“工程”。此外,在周天子下面还有太师,太傅,太 保,称为“三公”或“三保”。自天子和诸侯以下各官都是世袭的,称 为世卿。就是说,他们世代享有卿的政治地位,执掌着政权。世卿 制度的建立,说明大贵族阶级垄断着政治大权。但在这种世卿制度下,也并不排除个别较为贤明的统治者可能把某些才干出众的平民或奴隶提拔到官府中来,授以重要官职。据《史记·齐太公世 家》载:

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蟛(或作“螭”)、非虎非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我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周朝官吏

据说太公望姓姜名尚字子牙,祖先原被封在吕地,故又称吕尚。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在商朝的首都朝歌(今河南淇县)以屠牛为业,后来在盂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开个小饭店,直到年老时仍很穷困,依靠钓鱼为生。文王有一次出猎在蹯溪边遇到他。通过交谈,发现这位老渔翁很有才学,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贤才。于是,他很恭敬地对吕尚说:“你真是天下的奇才,我家太公盼望你已经很久了,今天特来请你辅佐周国!”姜太公说:“我已老朽了,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恐怕要辜负你的美意。”文王说:“先生有大德,何必隐胸 中之奇谋,忍心百姓遭涂炭,而自己又孤苦地在这里垂钓?”

姜太公早就听说文王待人诚恳、颇具开创大业的君王气质,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当了周的相国。吕尚被任命为相国后,总管了全国的政治和军事。他对内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征服各部族,开拓 疆域,削弱商朝的势力,并先后打败了崇、犬戎、密须等部族,大作 丰邑,形成“天下三分,其二归周”的局面,为最后灭商奠定了坚实 基础。文王执政时间只有七年,还没有来得及灭商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姬发继位,史称周武王。武王继承其父的遗志,尊称吕尚为师 尚父。武王在吕尚的帮助下,推翻了商王朝,建立了周王朝。吕望 在建立周王朝的过程中,屡建奇功,被封在齐地(今山东中部和东 部),国都营丘(今山东临淄北),成为西周最大的诸侯囯——齐国的始祖。

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受到父兄的影响,很早就懂得求贤才与建功立业的关系。他的地位虽然很显赫,但是对待贤能之士却非常敬重。据说有时他正在洗头,听说有贤才求见,就立刻停下来握着 水漉漉头发去会见;有时甚至洗一次头发要中断三次。在吃饭时,遇有贤才求见,他也要赶快吐掉口中的食物去接见;有时吃一顿饭 也要中断三次周公礼贤下士的名声传遍天下,贤能之士都纷紛 投奔到他的门下。周公对姜太公等贤能之臣也是很尊重的,遇事 都虚心向他们求教。即使他自己的意见正确,别人的意见错误,也从不盛气凌人,恃势自傲。

姜太公钓鱼

此外,周代还通过考试和推荐来选拔人才。据《周礼·地官·乡大夫》载:“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

这是说每三年举行一次考试,选拔有道德有技艺的贤能之士,以充任官员。

《礼记·射义》云:“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天子试之于射宫。”又《王 制》云:“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升于司徒者,不征于乡,升于学者,不征于司徒,曰 造士……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司 马辨论官材,论进士之贤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论,论定然后宫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这是说,自乡开始,逐级选拔贤能之士而为官。但这个办法只限于低级官吏。这种记载虽然不一定完全符合周代的情况,但却对后代的选官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世卿制度,简言之就是世袭的,旁人不能干扰,放在现代来看,可以说是一种较为落后的管理选拔制度。而任人唯贤的选拔制度,一方面既平衡了一些大家族之间的矛盾,也给朝廷注入新鲜血液。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