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攸问粮的故事_曹操向许攸欺瞒粮草是太奸诈还是太机警

作者:桂婷

许攸向袁绍献计,反被袁绍疑忌,便带着破绍之计前去投降曹操。当许攸向曹操问起曹营军粮的时候,曹搡始终不肯说实话,气得许攸差点拂袖而走。有人认为,许攸本是诚心诚意前来相投,而曹操却不肯以实相告,这说明曹操的确十分狡诈,曹操的行为违反了诫信的原则,是绝对不应该提倡的。也有人汉为,在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做到诚信的情况下,“防人之心”却绝对“不可无”,曹操不肯对许攸说实话,是一种具有高度自我防卫意识的表现,在法制尚不健全的时候,这种意识还是要有的。那么,曹操到底该不该对许攸说实话呢?

许攸向曹操问粮的故事

曹操军粮告竭,急忙派人回许昌催粮,不想密信被袁绍谋士许攸截获。许攸向袁绍献破曹之计,反被袁绍所疑,便连夜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许攸前来相见,十分高兴,连鞋都来顾不得穿,就跑出来迎接。许攸向曹操问道:“公今军粮有几何?”曹操说:“可支一年。”许攸笑着说:“恐未必。”曹操说:“有半年耳。”许攸拂袖而起,快步走到帐外说:“吾以诚相投,而公见欺如是,岂吾所望哉。”曹操见许攸真的生气了,便急忙挽留说:“子远勿嗔,尚容实诉:军中粮实可去三月耳。”

许攸听后笑着说:“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曹操笑着说:“岂不闻‘兵不厌诈’!”于是便附到许攸的耳边说:“军中止有此月之粮。”攸大声说:“休瞒我!粮已尽矣!”曹操十分惊讶地说:“何以知之?”许攸便拿出曹操催粮的书信说:“此书何人所写?”曹操惊奇地问道:“何处得之?”于是许攸将事情的全部经过告诉了曹操。曹操按许攸所献之计,成功地烧了袁绍屯在乌巢的军粮。(见第三十回)

曹操看到许攸后,拍手迎接

曹操欺瞒许攸的行为是诡谲蒙骗,还是精细机警

许攸问粮的这段情节,只是官渡大战中的一个小插曲;曹操在这个小插曲中的表现,也只是他人生活动中的一件小事,然而,通过这个小插曲中的这件小事,却可以使人们“窥”见到曹操性格之“一斑”。那么,人们通过这件小事所“窥”见的到底是曹操的哪“一斑”呢?

有人认为,许攸本是曹操的旧交,这次又是真心实意前来相投,曹操应该以诚相待,而不应该一再拿假话来诳骗许攸。也有人认为,在尔虞我诈的战场上,作为军队最高统帅的曹操,在没有搞清许攸真正来意之前,应该严守军事机密,因此,他不肯对许攸说出实情,正是他精细机警的表现。下面我们就来分别分析一下奸诈与机警这两种不同的观点:

1.表面热情,实则奸诈

许攸本来已经掌握了曹操的老底,然而,曹操却仍一再诳骗许攸,这使许攸非常生气,于是便毫不客气地对曹操说:“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可见,许攸也认为曹操是一个奸诈诡谲的人,实际上,许攸的评价也代表了一大部分读者的看法。为什么通过“许攸问粮”这件事,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奸诈诡谲的人呢?

首先,曹操表面上对许攸非常热情,实际上却别有用心。当许攸刚到曹操菅寨的时候,曹操“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并亲切地称许攸为“故友”。曹操所表现出的异常熱情和谦恭,也确实让许攸十分感动。

常言说:“礼下于人,必有所求。”曹操在对许攸“寒暄”了一阵之后,便直截了当地说道:“子远肯来,吾事济矣!愿即教我以破绍之计。”原来,曹操是想要从许攸那里讨到打败袁绍的计策。这里的一个“即”字,便充分地暴露了曹操当时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

曹操之所以要对许攸如此地热情和谦恭,并不是因为许攸是他的老朋友,而是因为许攸现在是一个“有用”的人。由此可见,曹操这个人,为了自已的利益,无论什么样的事情都干得出来。

其次,曹操在说谎话的时候,可以装得比说真话还坦诚。当曹操向许攸问计的时候,许攸却向曹操卖了一个关子。他没有立即向曹操说出自己的计谋,而是反问道:“公今军粮尚有几何?”曹操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充分地表现他奸诈性格的过程。

许攸向曹操献计

曹操先说“可支一年”,又说“有半年耳”,尽管这两次回答都是在诳骗,但是,由于语气中肯,就使得他的回答具有了一定的迷感性。当许攸第三次追问时,曹操又说:“尚容实诉:军中粮实可支三月耳。”这虽然也是一句谎话,但是由于他接连用了两个“实”字,让人觉得似乎是在说实话。当许攸第四次追问时,曹操竟“附耳低语”地说:“军中止有此月之粮”,一个“附耳低语”的动作,表现得即亲切、真诚而又神秘,对于不知道底细的人,肯定会信以为真。

我们知道,许攸在来曹营之前,早已截获了曹操“绝粮”的确切情报。那么,许攸为什么还要明知故问呢?其实,许攸既没有考验曹操是否诚实的用意,也没有想要从曹操这里得到更多“内部消息”的图谋。他之所以要明知故问,只是因为他要耍一个小聪明:他想让曹操先说出全军绝根的困境之后,再献上可以使曹操反败为胜的计谋,这样就可以突出自己的功劳。许攸的这种心理,我们从他后来向许褚所说“汝等无我,安能出入此门乎”(见第三十三回)的这句话中,看得更加清楚了。

一句用意本不在于此的问话,却引得曹操一连四次都不肯说出实情,甚至在许攸拿出了曹操的密信之后,曹操也没有正面地说句实话,可见曹操这个人实在是老奸巨滑。

2.高度机警,不肯轻信

曹操这个人的性格无疑是多疑的,但是,多疑的性格不一定总是不可取的。对于一个统帅千军万马的曹操来说,对许攸的突然造访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应该说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许攸曾经是袁绍的谋士,不可轻易相信许攸虽然“少时曾与曹操为友”,但是,在他“长大”之后,便投靠了袁绍,从此他就不再是曹操的朋友,而成为曹操的敌人了。因此,对干一个投靠了敌人的“朋友”,多长一个心眼还是无可非议的。

许攸为了消灭曹操,此前一直在积极主动地为袁绍出谋划策。例如,当他截获曹操催粮的密信之后,便立即向袁绍献计说:“曹操屯军官渡,与我相持已久,许昌必空虚;若分一军星夜掩袭许昌,则许昌可拔,曹操可擒也。今曹操军粮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当曹操听许攸提到这个计谋的时候,竟大惊失色地说:“若袁绍用子言,吾事败矣。”可见,许攸的这条计谋对曹操来说该有多么的厉害。像他这种欲置曹操于死地的人,能轻易相信吗?

许攸前来投靠曹操的时机也让人不放心,因为这正是曹操与袁绍两军相持的紧要关头,在这样的形势下,无论是哪一方,只要稍有差迟,形势就会急转直下。许攸不早不晚,恰好在这样的时候出现,不能不引起人的警觉。在当时,也不止曹操一个人不相信许攸,张辽也曾劝曹操说:“丞相未可轻信,恐许攸有诈。”连张辽这样老实厚道的人都怀疑许攸有诈,曹操有点疑心当然就属正常的了。

曹操起身迎接许攸的到来

其次,粮草的数量属军事机密,不可轻易泄露为什么许攸在得到曹操的催粮书信之后,便立即向袁绍献上了一条让曹操胆战心惊的计谋呢?这是因为通过了解对方军粮的数量,就可以基本判断出对方的作战能力及其动向。这便为下步的决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这就叫做“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既然自己军营中现存的粮食数量,对敌人的决策具有如此的作用,那么,为自身的安全,无疑应该严守这个军事机密。也就是说,在没有弄清许攸追问这个军事机密问题的真正用意之前,曹操不肯向许攸说实话,是完全应该的,因为他要对自己所统帅的千军万马负责。日常交往尚且“见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何况是来自敌军营寨里的人呢?

另外,曹操对许攸的回答也是很策略的在曹操必须回答“公之军粮有几何”这个问题,但又不能实话实说的情况下,可以有这样三种回答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先往少里说,后往多里说,例如,先说可支一个月,再说可支三个月或六个月。很显然,这种方式会让人认为曹操接错了神经,吃错了药。第二种方式是咬定一句话,无论如何也不改口,例如,既然开口说了“可支一年”,那么,不管你是否相信,也要始终坚持这“一年”。不过,这样的说法会给人不肯合作的感觉,对方很可能就会因此拂袖而去。曹操现在所用的是第三种方式,即先往多里说,然后再试探性地逐渐减少,这样既可以使对方觉得你还有一定的诚意,也容易使不知底细的人信以为真。

由此可见,曹操不向许攸说实话,并非奸诈无信,曹操的所作所为,正说明他是一个既有高度的警惕性,又机敏善变的军事指挥家。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