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周瑜在赤壁之战

作者:Annie

周瑜嗤声三国,无疑是赤壁之战,在孙、曹决战的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他统驭大军叱诧疆场,使曹操数十万兵马,终于是灰飞烟灭,江东孙权也由此鼎立一方,那一年他才三十四岁。

建安十三年(208年)九月,曹操以绝对优势兵力,兵不血刃地占据荆州,刘备自樊城(今湖北襄樊)一路败退至夏口(今湖北武汉汉口),当时贾诩曾建议曹操,稳定局面,擢用荆州吏士,安抚民众使之安居乐业,不必劳师,江东自然归服。如贾诩之计,刘备处境将十分危险,恐怕只有远遁了。可是,曹操以得胜之师,那能半途而废,他以为在追剿刘备的同时,稍带孙权归顺,岂不是一举两得!所以他否定了贾诩说法,采用是乘胜追击的战略。《三国志·吴主传》他在给孙权信中,“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可见他以势相迫,多么咄咄逼人。

此刻江东内部,可以说乱作一团,多数参予的定策人,几乎都认为以降为上。只有鲁肃是主张联刘抗曹,并事先将夏口的诸葛亮,约请至柴桑(今江西九江)商定大计,孙权本意不想投降,但面对江东舆论压力,也是狐疑不定。就在这时,鲁肃提醒孙权,召回在鄱阳(今江西鄱阳湖)练兵的周瑜,以作决断。周瑜回到柴桑,面对江东的投降论调,向孙权提出三点看法,《三国志·周瑜传》中有记载,第一,“操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粮足,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这就在政治上,驳斥了曹操代表朝廷的说法,如今距曹,也正是名正言顺的除奸之举。第二,曹操此来屡犯兵家之忌,“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藁—-干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曹操受条件上制约,并有后顾之忧,是可以战胜的。第三,曹操说八十万众,明显是诈言,“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以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周瑜的依据,曹操自九月进入荆州,至十月后的月余之中,曹军的概况,江东必有所闻,而刘表所能用上的兵力,约占曹军的一半的比例,也是比较实际的估算,这样算来曹军约二十四万左右,(后来多数学者也认为此数为当)周瑜当时向孙权表示,请兵三万就可破敌!面对不可一世的曹操,周瑜迎难而上,雄心激昂,敢与强敌争高低,是力挽狂澜的形象,他的拨乱之言又与身俱行,给混乱的当时,统一了步调,增强了信心,终使孙权决心抗曹,江东形势为之一变。

其实当时周瑜所说,曹操所犯的兵家之忌,曹军不适水战是关键。说到曹军水土不服,易发疾病(当时曹军已出现疾病),占人数绝对优势的曹军,在程度上也不至于影响全局,其它因素,只能是些隐患,暂时还无关紧要,周瑜的说法,当时起到了释疑作用。在制胜上,还应有另一面,曹操顺江而下,一路进兵战场有限,这就使江东,避免了多路作战的后顾之忧,周瑜的鄱阳练兵,水军实力增强,水战成为江东之长,在扬长避短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还有,战场地近江东,地理熟悉,更利于相机筹划,后来还有重要一点,由于诸葛的努力,孙、刘已形成联盟,一直与曹操为敌的刘备,虽然实力弱小,但对曹操了解远胜江东,有知己知彼的借重,这些都不可忽视。

孙权决心抗曹,从速起兵,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会同诸将,率军三万从柴桑出发,会同夏口的刘备率部两千,一同逆江而上,这个时间,应早于曹操从江陵东下,曹操是在十一月,率大军自江陵(今湖北荆州)顺流而下。柴桑至赤壁,按现在江道距离约388公里,而江陵距赤壁的江道距离约288公里,且孙、刘联军又逆流而上,提前行动是显然的。这是因为先发制人,有稳定江东局面作用,同时也使曹操感到一丝威慑。再有,就是将战场推至远离江东政治中心,减少不必要的混乱,所谓拒敌于国门之外。

周瑜以三万兵力,约一比八的比例,与曹操对阵,连刘备都惊讶说,“三万恨少!”周瑜回答“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他所以如此从容自信,除了上述原因外,再有就是胆略,战争本身就是冒险,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劣势下以少战多,发挥自己优势,促其利我,勇气、胆略是掌握主动之魂。虽然在当时,还没有具体地破曹方案,但面对强敌,周瑜的这种由无畏显示的魄力,事实上,已成为战争狂涛中的弄潮者。

双方各沿江推进,终于在赤壁相遇,初次交战曹军败退,别小看这次小小一仗,意义却十分重大,就是这种试探性遭遇战,在曹操看来,曹军水战能力,大不如江东军!虽然他曾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挖掘玄武池,训练过水军,但在不同地域的大江大浪,是相形见拙,这是其一;曹营军中的荆州水军,或许是战斗力不如江东?或许是人心向背,也是失败者,这是其二。水战的对比,成为困扰曹操的难题!在周瑜看来,水战优势已初显成效,大涨了自己的士气,为下一步破敌,提供了筹划的依据。也因为这次初战,曹军在北岸乌林(今湖北洪湖东北)顿兵,周瑜在江南赤壁扎营,两军隔江对歭,成为赤壁之战的前夜。

初战结果,对曹操来说,如何提高水军作战能力,成了当务之急,时间与速胜,终于使他想出铁索连舟的办法,小舟并为一体,这也许有几个优点,减少颠簸,适合北方军士在江中实战;往来运输,可载量大效率高;把守水寨,也是一道坚实的屏障等等。至于连舟忌于火攻,曹操也不是没想到,这正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所说,“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西北之是,彼兵皆在南岸,彼用火攻,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正是曹操如此的不经意,很快被黄盖看出破绽,他进言周瑜,“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至此,周瑜一经黄盖提醒,马上意识到,曹操的连舟之法,是水军一大忌讳,敏锐的意识到,火攻破曹是难得的契机,周瑜的智慧,就在于他及时抓住战机,果断决策,表现了他军事上的韬略。

其后,就是围绕火攻,展开一系列策划:黄盖诈降、准备油船、分兵派将、约定友军等等,有条不紊的进行,这些暗中策划,又成功地骗过了曹操。(如《三国演义》描写,这一前后过程,更计划得天衣无缝,但小说多是虚构!)至交战之日,又遇上东南大风,江面上瞬间引燃的油船,直逼曹营水寨,当时“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曹军不战自乱,带病的士兵更是无力应战,顿时溃散!接着又遭到程普、吕蒙、甘宁等各路军兵的攻杀,最后,还有刘备的中途截击,多路进攻曹军焉能不败!赤壁一战,简言之是曹操遇上了周瑜,败在大火中,至于说疾病因素,都是牵强之说,因为疾病只能在两军交战时,从战斗力中表现。

总之,周瑜在赤壁之战中,从主战、率兵、以至到运谋,无不显示着他的政治、军事才干,镌刻在历史上的这一形象,因而也熠熠生辉。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