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贤下士是怎么来的?礼贤下士的典故

作者:依依

礼贤下士是指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非常尊敬,属于褒义词。礼贤下士是怎么来的呢?有怎样的典故呢?下面就来说一说。

一天,齐桓公与管仲在宫内商讨要征伐莒国的事,还没行动,已在外面传开。管仲提醒桓公:“宫中必有高人。”桓公寻思了一下,说:“是的,白天雇来干事的人中,有一个拿石杵舂米,眼睛向上看的,一定是他吧?”那人叫东郭邮,等他来到齐桓公跟前,齐桓公把他请到上位坐下,问他说:“是你说出我要伐莒的吗?”东郭邮果敢地说:“是的,是我。”齐桓公说:“你是如何知道的?”东郭邮说:“我听说君子有三种表情,悠悠欣喜是庆典的表情,忧郁清冷是服丧的表情,红光满面是打仗的表情。白天我看见君主红光满面、精神焕发,是打仗的表示,看君主口型应是言莒国,君主举起手远指,也是指向莒国的方向,我私下认为小诸侯国中不服君主的只有莒国,因此我断定你是在谋划伐莒。”齐桓公听言欣喜地说:“好!你从细微的表情和动作上断定大事,了不起!我要同你共谋事。”不久,齐桓公就提拔了东郭邮,委以重任。

正是齐桓公如此礼贤下士,才为其霸业蓄备了大量的有用人才。后人遂用礼贤下士一词,形容帝王或大臣降低自己的身份,敬重和结交那些有才德的人,使其为自己效劳。

不仅仅是在过去,现代社会也一样,作为领导也应该礼贤下士,这样才会更加为民服务,亲近于民。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