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简介 他是怎么死的?如何评价刘铭传?


  刘铭传,是晚清的一位大臣,是淮军中的重要将领,同时也是台湾省的首任巡抚。刘铭传字省三,号大潜山人,因为脸上凹凸不平而又在家排行第六,所以有六麻子、刘麻子获刘六麻子的外号。

  道光十六年,刘铭传在家乡安徽合肥出生,幼时家庭贫苦。特别是在刘铭传十一岁的时候父亲又去世,更是让刘家的生活艰苦异常。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无法在供他专心读书,刘铭传十八岁的时候最终放弃了读书的想法,流落江湖。更甚至有一段时间,甚至上山为匪,从事绿林劫盗。

  刘铭传二十岁的时候,也就是1856年,因为他的土匪职业,母亲受他所累而自杀。母亲的去世,让刘铭传悲痛不已,从而幡然悔悟,离开土匪窝,回到家乡参加团练。尽管后来他成为清朝大臣,淮军的重要将领,曾经还带领军队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但早先的时候,刘铭传实际上是动了参加太平天国的心思的。后来清朝积极展开对太平天国的镇压活动,刘铭传也是反对的。刘铭传是甚至后来,因为在太平军围攻合肥的时候,拒绝合肥知县的求救而被下狱逮捕。

  从监狱中放出来后,刘铭传投靠李鸿章,成为李鸿章手下淮军的一员,此后也开始听李鸿章调令,参加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活动。

  1862年,刘铭传接受太平军的投降,收复上海浦东。1864年,率部攻克常州,升直隶总督。1867年,在镇压捻军活动中毙东捻军领袖任,获首功,封一等男爵。刘铭传升官途中,时常传来他冒功、诬陷等情况,由此激发了湘军与淮军之间的派系矛盾。1868年,刘铭传辞职回乡,创办肥西书院。

  1884年中法在战争爆发之后,刘铭传被清廷重新启用,以福建巡抚身分督办台湾军务。刘铭传不愧是经历过残酷战斗的统领,到了填完之后,当即积极整备岸防,多次挫败想要从基隆登陆,进攻台湾腹地的法军。后来湘军孙开华等部在沪尾之役中重挫法军攻占台北的行动,而正好当时基隆疫病流行,法军最终放弃了攻占台湾的计划。

  中法战争结束之后,清政府意识到了对台湾的重要战略地位,决定在台湾建省。1885年建省台湾之后,刘铭传被委任为首任台湾巡抚。

  在任职期间,刘铭传扩大抚番,增设郡县,清理赋税,发展交通,推广农业,设新式学堂,建电灯电报等基础设施。刘铭传实行的这些措施,大大改善了台湾原住民的生活,加速了台湾省的近代化进程,所以他又被称为“台湾近代化之父”。

  刘铭传自然不是完人,在改造台湾的过程中,同样也犯下了不少的错误。从政治上来说,巡抚刘铭传与原任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即台湾的实际统治者刘璈之间权责归属不明,刘铭传是淮军出生,刘敖是湘军出生,权责不明是一方面,刘铭传冒功、诬告刘璈,使得两派系之争,发展为你死我活的党争。尽管后来刘铭传获得了胜利,但是却也在刘铭传的官声上留下了了污秽。

  从改革过程中来说,在改革台湾之时,刘铭传采用惨无人道的武力征讨,或是欺诈诱杀不断,台湾原住民不是被灭族,就是逃离原本的活动领域,往深山迁徙。刘铭传的这一系列做法,不仅仅是剥夺了台湾原住民生存空间那把简单,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原住民和汉民的矛盾。

  曾任台东直隶州知州的胡传对刘铭传的一系列做法,表示了深刻的谴责,他说:“台湾自议开山以来,十有八年矣。剿则无功;抚则罔效;垦则并无尺土寸地报请升科;防则徒为富绅土豪保护茶寮、田寮、脑寮,而不能禁凶番出草。每年虚糜防饷、抚垦费为数甚巨。明明无丝毫之益,而覆辙相蹈,至再、至三、至四,不悟、不悔;岂非咄咄怪事哉!”

  公元1896年,刘铭传最终因病在家去世!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