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它最初的意思是什么?

作者:林林

在儒家思想中有一条准则对我们影响巨大,那就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要尽孝就要留下子嗣,不要让血脉断绝。因此,重男轻女的想法盛行,女儿被漠视,生不出儿子就会引发家庭矛盾,导致夫妻不合,夫妻离异。但是原来自古以来对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解释是错误的,它最初不止有这八个字,因为后人断章取义,才会误解这句话的意思。

它最初出自《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这里明确的说了,舜不告知父母而娶妻就是无后,这里的无后应该是为没有像个后代的样子。因为刚娶妻子,不可能会知道将来没有子嗣。况且,舜是有留下后嗣的。

但是为什么会出现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理解成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为最大不孝,这就要讲到一个人——赵岐。他在《十三经注》记载: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陷害亲人为第一不孝;家庭贫困,却没有为了事业而奋斗,这就是第二个不孝;没有留下子嗣,就是第三个不孝。后来人们就将这个说法当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真正意思,流传了两千年。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