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废除不平等条约,咸丰想出了什么办法?后果是什么

  为废除不平等条约 咸丰想出一计策 如果实施将祸患无穷,

  关税是伴随着国际贸易而产生的。在清朝前中期,由于实行闭关锁国,长期以来对关税政策并没有什么概念。

  所以到晚清时,洋人用轮船大炮打开中国大门,要求进行国际贸易时,清朝的统治者们便如堕五里雾中,不知所措了。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朝的统治者——咸丰皇帝,是如何看待关税政策的呢?

  事件得说回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联军舰队攻陷大沽口炮台,进犯天津。咸丰皇帝担心英法联军进一步内犯,派出大学士桂良前往与联军议和。

  最终,迫于联军的压力,桂良与英、法、美、俄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其中有一系列不利于大清的条款,比如准许外国人在北京建立大使馆、开放内江通商、允许外国人来华传教等。

  桂良私自与洋人签订《天津条约》,让咸丰怒不可遏,因为这里面一些条款,突破了咸丰的底线。比如,咸丰不懂现代外交,视英法美俄等国为蛮夷,让蛮夷派大使驻京,我大清岂不是颜面扫地?

  为了阻止洋人进京,咸丰想方设法要废除《天津条约》。同年,咸丰派桂良前往上海与洋人商定关税条款,给桂良和两江总督何桂清发了一道谕旨:

  “此次桂良等前赴上海,应照原定办法,俾各夷感服。……此时须将全免税课一层,明白宣示,使知中国待以宽大之恩,此后该夷获利无穷,无须再赴天津伸诉冤抑。所许各项,自可全行罢议,此为一劳永逸之计。”

  咸丰这道圣旨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咸丰表示愿意将从外洋进口货物的关税全免,来换取洋人撤销《天津条约》中的要求。

  那时候,咸丰被洋人要进北京的要求给吓昏了头,完全没有意识到取消关税,对中国而言意味着什么。两江总督何桂清接旨后,表示此举万万不可,向咸丰上疏道:

  “若不征其出入口货税,则无稽考,竟可任听该夷将我内地货物即在内地贸易,胥天下之利柄归于该夷,而我民穷财尽矣。”

  而咸丰却以为何桂清是身为地方督抚,想为国家增加税收,又或者是何桂清的手下怕取消关税后无利可图,才反对取消关税,因此继续要求他们与洋人谈判时,必须以取消关税作为废除《天津条约》的筹码。

  但是,桂良与何桂清深知免除关税的后果,誓死不敢从命,最后并没有向洋人提出这个条件,来换取废除《天津条约》。

  从上面这起事件中,可以看出,当时清朝的最高统治者对国际贸易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咸丰只看得见真刀真枪的陆战海战,却无视对国家安全同样重要的贸易战。

  在19世纪中叶,西方已经掀起了工业革命,而清朝还是男耕女织的农耕社会,工业生产力判若云泥。假设完全取消关税,西方质高价廉的货物将马上充斥全中国的市场,国货将再没有生存的空间。

  一旦洋货占领了市场,洋人赚走了利润,我们却无法向他们收税,而民间则出现大量的破产和失业,“民穷财尽”,将产生更多的起义和动乱。这样一来,清朝统治的根基,也就彻底崩溃了。

  那么,在什么时候降低关税是合适的呢?

  第一,国家有扩大对外开放,同时也有对某类特定商品的消费需求。降低这类产品的关税,可以降低民众的消费成本,提升国民生活质量。

  第二,适度降低关税,适当地引入外国的竞争者,与国产品形成良性竞争关系,有利于提升国内产业的整体水平。

  在晚清时期,清朝并不具备这些条件,而咸丰却想用彻底免除关税的极端手段,来换取一时的和平。假如这项政策真正实施的话,恐怕大清的气运,都撑不到20世纪了。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