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对孝道的追求是什么样的 这个孝道到底有多重要呢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朝孝道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汉代对孝道的追求,在祠庙的建立方面体现在西汉每位皇帝皆于墓旁建立祠庙,汉初各郡国也有很多皇家宗庙的建立:贵族官员在祖先墓旁立祠:东汉时期不仅建立祠庙而且出现在祠庙居丧期间常常有人因居丧,身体有损的现象。

  顶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是故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养则观其顺也,丧则观其哀也,祭则观其敬而时也。尽此三道者,孝子之行也。”由此表明《礼记》主张父母生时不悖逆,父母逝时要哀伤,后而恭敬的祭祀。王鹤鸣在《中国祠堂通论》中认为祭祖的本质是:“利用宗族成员对父祖的自然情感,依靠根深蒂固的宗法观念和宗法伦理道德,最终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在中国家族社会中,最重要的神灵是祖先神。自古以来,祭祖仪式多以春秋为主,发展至汉,祭祖成为百姓生活中及心灵上的寄托,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祭祀祖先神强化了子孙与祖先血缘关系的精神意义,是对孝道的弘扬,有利于宗族内部的和睦和团结。在祠庙祭祀祖先时的仪式是对孝道的宣传。跪拜等礼节和祭品的供养传达出的是对祖先的尊敬,主要是感谢,祖先对家庭、家族的庇佑和对祖先的缅怀与析福。

  一个国家或民族,除了有需要每个人遵守的法律制度和道德准则外,更需要在精神和思想上达到统一。而祠庙的祭祀具有巨大的凝聚力,通过群体性的祭祀活动,人们会产生共同的情感,从心理和精神上得到巨大的归属感,从而将分散的个体凝聚成为一个整体。对黄帝和女娟等原始始祖祠庙的虔诚祭祀,可以使得人们在追求同祖同宗的意识追求中塑造团结一致的民族精神,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激发人们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从而树立不胡作非为的价值观念。远古时代,因为恶劣的生存环境和极其有限的认识能力,人类本能地敬畏自然,因此出现了很多以天地、山水为祭祀对象的祠店。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