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中兴是怎样的?是真的迎来了中兴还是自我吹捧?

  同治中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清朝与历朝历代差不多都一样,随着国家的衰落,几乎不再可能出现早期那样的英明之主。就算大唐在安史之乱后,也有号称“小太宗”的唐宣宗开创盛世,但怎奈也没有把濒临灭亡的唐朝拉回来。

  尤其是鸦片战争以后,晚清面临内忧外患,虽然王朝并没有迅速灭亡,但这不能说明清朝就有了中兴盛世。

  晚清的同治中兴,到底是王朝中兴还是自我吹捧呢?

  同治皇帝留给人的印象,并不是一个多么有能力和作为的皇帝。他继位的时候才6岁,后来慈禧发动了辛酉政变,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并派恭亲王辅政。

  这也开始了同治时代,不过直到同治12年,他才亲政,但时间很短,一年多时间之后,就病逝了,享年19岁。

  那么,先不管同治中兴到底是什么样,至少这和同治是没有关系的。

  从时间上看,同治时代正处于太平天国基本上被消灭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也结束了。可以说这个时期,大清虽仍然处于内忧外患。但整体上看,相对处于一个稳定时期。

  尤其是在太平天国被消灭后,清政府为了安抚老百姓的反抗情绪,降低农村赋税,鼓励耕作及发放粮种,采取了一些措施。

  同时增加考试取录名额以笼络人才,防止类似太平天国的出现,笼络更多人才维护清廷统治。

  不过这些东西,虽然有一定作用,但如果说中兴,还差得很远。要知道大清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如此。

  嘉庆时期,手段更坚决,尤其是反腐、整饬吏治等等,但也都是无疾而终,并不能改变什么。

  这就要说到在两宫太后主持下,议政王奕主持政务,进行的洋务运动了。

  地方代表人物也涌现出了一大批能干实业的洋务派“中兴名臣”,比如说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沈葆桢等等。

image.png

  奕在朝廷成立了总理衙门,这是一个全新机构,实际上相当于中央政府机构兼外交部。总理衙门下设三口通商大臣及南洋通商大臣。

  同时,还建立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近代学校,还有地方的船政学堂等,以及派遣留学生,为大清培养了一批批近代化人才。

  而在地方,一系列近代企业,包括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开平煤矿等,这里面包含了军事工业,以及新式的民用工业。

image.png

  一时间,大清一改往日,国内工厂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了。

  如果外蒙抛开晚清的屈辱,单纯的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清政府确实做出了与以往不同的改革。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洋务运动之前的大清,与之相比的话,似乎配得上中兴了。

  我们不能否定晚清所做的一切,要客观看待。还是那句话,如果这些东西是在大清早期的发展,那么结果肯定会不一样了,可是在晚清已经和西方撕破脸的情况下,这样的改革,不至于让大清起死回生。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