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是怎样写下“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史记》
司马迁汉朝著名的史学家、散文家,曾任太史令,被世人成为“太史公”,一生呕心沥血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这本书记载的历史内容跨度时间长达3000多年,叙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书的规模之宏大,体系之完备,让后人所惊叹。
这样一部历史巨著,司马迁是为什么想写的?又是如何写出的?让我们来从司马迁当时的人生轨迹中来寻找答案吧。。。
司马迁出生在西汉景、武年间的一个世代史官家庭中,父亲司马谈很重视司马迁的教育,在司马迁十岁左右的时候已经阅读诵习《左传》《尚书》《国语》等书,等到司马迁二十岁的时候,他开始了游历天下,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司马迁在饱览大好河山的同时也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司马迁不仅开拓了眼界和胸襟,更收获了大量的知识。,为以后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司马迁在外游历七年后,回到了长安,参加了当时的“博士弟子会考”,他一举高中,被赐官“郎中”成为了汉武帝的侍从。公元前110年,汉武帝举行了第一次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司马迁立即赶往泰山,然而赶到洛阳时却见到了命垂旦夕的父亲,弥留之际的司马谈希望司马迁能够写一部通史,流传后世,司马迁答应了父亲的遗愿。随后赶去泰山参加了封禅大典,封禅大典的盛况壮观威风,给了司马迁很深的视觉刺激和心灵震撼。这些都成为他以后写《封禅书》的重要依据,《封禅书》全书一万三千字,是历史上关于记录祭祀方面的重要史料证据。
封禅仪式结束三年后,三十八岁的司马迁接任父亲的太史令一职,从此他待在皇家图书馆里,读各类书籍,接触尘封的档案,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他记录着,查找着,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进去。他从42岁的时候开始《史记》写作,当他在狭小的寓所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一场祸事正悄悄向他袭来。。。
公元前99年,大将李陵兵败投降匈奴,满朝大臣只有司马迁向汉武帝谏言,希望皇帝也能体谅李陵当时的处境和难处,引的汉武帝大怒,司马迁被下令处以宫刑,司马迁面对刑罚而无怯色。在坚忍与屈辱中,继续完成那个属于太史公的使命。他只有一个信念,答应父亲的遗愿还没完成,一定要把《史记》继续写下去,他一定要活了下去,继续《史记》的撰写。
十年后,公元前90年,司马迁这时他五十六岁,是司马迁写完《史记》的第二年。在这之后史书上不再有司马迁的记载。他的死成了一个谜,各种传说都有,有人说汉武帝看了《史记》后大怒,司马迁因此丢了性命。有人说他隐居在名山大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