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时务之智士——贾诩

作者:道丨大宗师

    《三国演义》之中,智谋之士车载斗量,尤其是诸葛亮的太阳般耀眼夺目的光辉将其他谋士显得黯然失色。以至直到今天,我才发现了另一个顺天应时,善识实务的智谋之臣--贾诩。

  贾诩的出场竟是在李傕军中。当时董卓已诛,做为其余党的李傕等人求赦不能,便要立即散伙逃命。是贾诩劝住了他们。“若弃军单行,则一亭长能缚君矣。”不如率众杀入长安,胜了称王,败了再逃不迟。正所谓人生能有几回搏!这放手一搏果然大功告成。李傕战败吕布,杀死王允,为董卓报了仇,又胁迫皇帝封官晋爵,把持朝政,荣极一时。一个点子可以改变个人与国家的命运,仅有背水一战的气概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有看清形势的敏锐目光。

  马腾,韩遂率兵勤王,贾诩定下“深沟高垒,坚守以拒”的策略,而李蒙,王方竟不听从,以至一战身亡,空赔了性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李傕等人方信贾诩有先见之明,重用其计,马韩果大败。

  贾诩虽数计功成,却毫不居功。对于李傕的欺凌皇上的仵逆行为,他不撄其锋,逆其鳞,乐于死谏,只是屡劝而已。而这屡劝便使朝廷有了生意,诩真善治国啊!

  后皇上泣求贾诩救命,贾诩言简而意赅,“固臣所愿也”,表立场;“陛下且勿言”,多言无益,恐泄露。“臣自图之”,不用你管了,我见机行事。不用开会研究,不用割臂断指为誓,不用凑足十人写下“黑名单”,也就免去了被人抓住把柄证据,斩首示众,画影图形捉拿了。之后,贾诩支言片语,劝退羌人,略施小计,使李傕将士离心,加快了其灭亡的步伐。

  后曹操引精兵二十余万来伐李傕。李傕欲速战,贾诩谏曰:“不可,操兵精将勇,不如降之。”贾诩此时一改当年放手一搏的勇气而选择曲膝投降,正是目光深远,能识实务的表现。李傕竟怒欲斩之,决定迎操,不但使自己唯一的谋士弃之而去,也把自己送上了不归路。

  再见到贾诩是在张绣营中了。在曹操起兵十五万来伐之际,诩又一次劝主投降,张绣从之。操见诩应对如流,甚爱之,欲用为谋士。而诩不弃旧主,力辞权臣,真忠义之士也。

  曹操得意忘形,辱了张绣之婶,以至绣恼羞成怒,反叛曹操。贾诩一计而败操于淯水,杀操长子昂,死爱侄安民,诛猛将典韦,几生擒操。操一生大败次数屈指可数,此次便是拜贾诩之赐了。

  后与操再战于南阳城,识破操声东击西之计,将计就计,大败曹兵,斩首五万,伤吕虔,于禁两员大将。诩乃操之克星乎?

  操退兵而去,贾诩曰不可追,盟军刘表不听,追之而败。诩曰:整兵再往追之,乃大胜。其料敌决胜,知己知彼实在令人叹服。

  后袁绍和曹操同来使者招安张绣,贾诩扯书叱使,毅然决断,为主选择了投降当时实力远弱于袁绍的曹操,诩识天下大势的眼力不逊于孔明啊!

  归曹之后,诩以大才官居执金吾,操死后,诩更为太尉,助丕登皇帝位,兴盛魏国。

  想贾诩一生,初投贼子李傕,伴狼虎之人而又能效力国家,保全身而退。又保军阀张绣,随愚弱之人能保其不辱强权,令其言听计从,是有非凡的大智慧了。诩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又能为别人的命运做出正确的抉择,李傕不听而亡身,张绣从之而晋爵,诩洞察时务之才能天下无几人能及了!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