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秉 (南朝宋宗室、宰相)

刘秉(433年-477年),字彦节,彭城郡(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人,南朝宋宗室、宰相,长沙景王刘道怜之孙,新渝惠侯刘义宗次子。刘秉早年以著作郎之职起家,在明帝朝深受器重,历任左卫将军、丹阳尹、吏部尚书、侍中等要职,一度出镇南徐州,后废帝即位后又调镇郢州,随后便被征拜为尚书左仆射,位列执政宰相。他参与平定刘休范叛乱有功,加授散骑常侍,领丹阳尹,封当阳县侯,与袁粲、褚渊、萧道成并称四贵,后升任中书令,宋顺帝时再升尚书令、中领军,但被萧道成架空。升明元年(477年),刘秉因不满萧道成把持朝政,与袁粲等密谋诛除萧道成,并打算在当年十二月(478年1月)据石头城发难,但最终以失败告终,与三个儿子一同被杀,终年四十五岁。

参与史事

  • 历史事件
  • 历史话题
  • 暂无数据,敬请期待!
  • 暂无数据,敬请期待!

个人资料

  • 本名刘秉
  • 彦节
  • 所处时代南朝宋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丹阳建康(今江苏南京)
  • 出生日期433年
  • 逝世日期477年
  • 官职尚书令、中领军
  • 封爵当阳县侯

人物介绍

人物生平

家世出身

刘秉出身于南朝宋宗室,是武帝刘裕的侄孙。祖父刘道怜是刘裕次弟,早年曾封新渝县男,官至司空、徐兖二州刺史,南朝宋建立后进位太尉,封长沙王。父亲刘义宗是刘道怜第四子,深得刘裕宠爱,承袭新渝县男爵位,后进封县侯。

刘秉是刘义宗第二子,早年历任著作郎、羽林监、越骑校尉、中书侍郎、黄门侍郎等职。

历职内外

泰始元年(465年),刘秉被任命为侍中,此后又历任左卫将军、丹阳尹、太子詹事、吏部尚书等职。他作为宗室中少有的干才,在当时颇得朝野的赞誉,也因此受到宋明帝刘彧的器重。

泰始五年(469年),刘秉被外放为前将军、淮南宣城二郡太守。他并未到任,又被召回朝中,仍任吏部尚书。

泰始七年(471年),刘秉改任侍中、秘书监,领太子詹事。他未及到任,又被外放为后将军、南徐州刺史,并以使持节的身份都督南徐州、徐州、兖州、豫州、青州、冀州六州军事,加授散骑常侍。

泰豫元年(472年),刘彧病逝,后废帝刘昱即位。刘秉被改任为郢州刺史,持节都督郢州及西阳、义阳二郡军事。是年十一月,刘秉又被征拜入朝,升任尚书左仆射,负责诠选事务。

宰执中枢

元徽元年(473年),刘秉又领吏部尚书。当时,刘昱年幼,按照刘彧遗诏,由尚书令袁粲、护军将军褚渊共辅朝政。刘秉虽未预顾命,但却以宰相的身份,与袁粲、褚渊一同担任宋廷的执政大臣。宋廷还打算命刘秉兼领卫尉,但被刘秉所推辞。

元徽二年(474年),桂阳王刘休范在江州起兵叛乱,直扑京师建康(治今江苏南京)。刘秉暂领领军将军一职,与袁粲、褚渊一同护卫台城。他在叛乱平定后被加授为散骑常侍、丹阳尹,封当阳县侯,食邑一千户,但却被解除了兼领的吏部尚书职务。当时,右卫将军萧道成因平叛有功,也跻身执政大臣行列,与袁粲、褚渊、刘秉一同参决朝廷大政,并称四贵。

元徽四年(476年),刘秉升任中书令,并加领抚军将军,仍兼任散骑常侍、丹阳尹。

起事被害

刘昱自幼荒诞暴戾,喜怒无常,初即位时“内畏太后,外惮大臣”,未能过于放纵,及至成年又故态复萌,行事愈发肆无忌惮,甚至以杀戮取乐。当时,萧道成因“威名既重”,深受刘昱的忌惮,数次差点被刘昱杀害。他遂与亲信王敬则密谋废立。王敬则收买了杨玉夫、杨万年等皇帝贴身侍从,最终在元徽五年(477年)七月初七夜间成功的弑杀了刘昱。

萧道成在刘昱遇弑后,连夜进入台城,利用手中的兵权抢先控制了宫中局势,并在次日(初八)召集褚渊、袁粲、刘秉一同商议废立事宜。当时,萧道成主张拥立皇弟安成王刘准为帝,褚渊则表态支持萧道成。袁粲、刘秉迫于形势,未敢出言反对。萧道成遂以皇太后的名义追废刘昱为苍梧王,并奉迎刘准入宫即位,史称宋顺帝。

萧道成拥立刘准,进位侍中、司空、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总掌军国大权,把持了朝政。刘秉虽升任尚书令、中领军,但却在萧道成“录尚书事”一职的压制下无法总领政事,被彻底架空。而袁粲则被调离朝廷,出外镇守石头城。他知道萧道成有篡位之意,遂与刘秉联合前湘州刺史王蕴及黄回、任侯伯、孙昙瓘等禁军将领,密谋诛除萧道成以挽救宋室。

荆州刺史沈攸之是明帝临终委托的顾命大臣,也不满萧道成专权,并于升明元年十二月(478年1月)举兵反对萧道成。萧道成入守朝堂,命黄回等将领率军进驻新亭,准备西讨沈攸之。袁粲遂计划于当月二十三日深夜和刘秉、王蕴等据石头城起事,到时由领军将军刘韫(刘秉堂弟)、直阁将军卜伯兴率宿卫禁军在禁中攻击萧道成,命黄回率所部由新亭回兵接应。

萧道成虽不知袁粲的密谋,但对他们也早有防范。他早前便以协助戍守的名义,将亲信薛渊、苏烈等安置在石头城,同时又让王敬则与卜伯兴同掌宿卫。当时,按照袁粲制定的计划,刘秉等应于二十三日夜间到石头城会合。但刘秉却因胆小怯懦,在举事当日慌张失措,傍晚刚吃过饭便立即带着家眷、部曲由丹阳郡城(丹阳尹驻地,在建康城东南)逃到了石头城。

袁粲见刘秉提前来到,知道密谋必定泄露,只得仓促起事。苏烈、薛渊等则占据石头仓城,抵抗袁粲。萧道成一面命王敬则诛杀刘韫、卜伯兴,控制禁中,一面命戴僧静率部前往石头城,支援薛渊等部。当时,王蕴亦率数百人赶到石头城,欲由事先约定好的南门进城。但薛渊已率所部占领南门,乱箭齐发。王蕴等以为袁粲已经失败,顿时溃散。

黄回在袁粲举事之时,亦与任候伯、彭文之、孙昙瓘等率部回援石头城,但只有孙昙瓘最先赶至。孙昙瓘率所部与苏烈、戴僧静等展开激战,由亥时一直打到丑时。戴僧静又分兵攻打袁粲的府邸。袁粲此时正与刘秉在石头城东门督战,闻讯连忙走下城楼,打算回救府邸,结果在中途正巧遇到了戴僧静,与儿子袁最皆被戴僧静杀害。而刘秉则逃出石头城。

刘秉逃至额檐湖(在今江苏南京西北),最终被追兵擒获,与儿子刘承、刘俣一同遇害,时年四十五岁。而直至此时,黄回、任侯伯等部方才赶至石头城,但因袁粲已经败亡,遂声称自己率军前来是要助萧道成平乱。萧道成为了稳定局势,故作不知,仍像往常一样对待他们。王蕴、孙昙瓘虽已逃亡,但却相继被捕,皆被萧道成杀害。

萧道成诛杀袁粲、刘秉,继而讨平沈攸之,随后又诛除黄回、任候伯等,彻底扫清了篡位的障碍,最终于升明三年(479年)代宋称帝,建立南齐,史称齐高帝。他在位四年病逝,由其子萧赜即位,史称齐武帝。萧赜认为袁粲、刘秉、沈攸之都是宋室忠臣,遂于永明元年(483年)下诏为他们平反,以礼改葬。

主要成就

刘秉在南朝宋中后期,先后担任丹阳尹、吏部尚书、尚书左仆射、中书令等要职,并参与平定刘休范叛乱,与袁粲、褚渊、萧道成一同参决朝廷大政,并称四贵,作为南朝宋最后一位宗室执政宰相,是刘氏宗室在权力中枢的代表。他为了挽救即将倾覆的刘氏江山,与袁粲、王蕴等密谋,欲趁沈攸之荆州起兵之际在石头城发难,诛除权臣萧道成,但最终以失败告终,自己也以身相殉。刘秉与袁粲是南朝宋最后的忠臣,在他们身死后已再没有朝臣阻止萧道成篡夺刘氏江山。

轶事典故

忠不顾身

刘秉作为宗室最后的代表,有拯救社稷的打算。其妻萧氏担心不已,劝道:“您都快五十岁了,富贵已足,应该多为子孙儿女做些打算。”刘秉不听,最终也因此身死族灭。

避嫌拒弟

刘秉当权时,其弟刘遐多次向他求官,希望能出镇州郡。刘秉一直不肯同意,道:“让你当地方大员,容易在舆论上产生不好的影响,有损于我的声望。”刘遐愤恨的道:“你富贵时,说要避嫌不肯任用我,但当你获罪之时,我恐怕不会因此而免遭牵连吧?”果然,刘秉死后,刘遐也被连坐诛杀。

人物评价

萧赜:昔魏矜袁绍,恩给丘坟;晋亮两王,荣覃余裔。斯盖怀旧流仁,原心兴宥,二代弘义,前载美谈。袁粲、刘秉,并与先朝同奖宋室;沈攸之于景和之世,特有乃心,虽末节不终,而始诚可录。

王夫之:其贤者,虽怀贞而固靡,其败也,则不足立皎皎之节,即使其成,而抑无以收底定之功,则袁粲、刘秉是已。粲与秉孤立,而思抗悍鸷多徒之萧道成,不爱死以报刘氏,则固无容深求者。粲闻道成废立之谋,而不能抗辞以拒之,秉以军旅一委道成,授之以篡逆之柄,且置勿论。徒其决计以诛道成,幸而克矣,不知二子者,何以处沈攸之,而终延宋祚也?

蔡东藩:袁粲、刘秉,皆非任重才。秉以军事让萧道成,已为失策,至约期举事,先奔石头,胆小如此,安望有成!

亲属成员

父亲:刘义宗,历任黄门侍郎、太子左卫率、侍中、太子詹事、南兖州刺史等职,封新渝县侯。

妻子:萧氏,出身兰陵萧氏,征西将军萧思话之女,萧惠基之妹。

兄弟:

刘玠,袭封新渝县侯,官至琅邪、秦郡太守。为刘劭所杀,追赠散骑常侍。

刘谟,官任奉朝请。

刘遐,字彦道,官任奉朝请、员外散骑侍郎。

儿子:刘承、刘俣,与刘秉同时被杀。

女婿:王慈,出身琅琊王氏,司空王僧虔之子,仕南齐官至冠军将军、东海太守、南徐州行事。

史籍记载

《宋书·卷五十一·列传第十一·宗室》

《南史·卷十三·列传第三·宋宗室及诸王上》

向下展开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
查看更多...

精彩推荐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