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膺 (东汉时期名士、官员)

李膺(lǐ yīng,110年—169年),字元礼,颍川郡襄城县(今属河南襄城县)人。东汉时期名士、官员。太尉李修之孙、赵国相李益之子。李膺最初被举为孝廉,又被司徒胡广征辟,举高第。后升任青州刺史,青州的郡守县长害怕他的严明,大多弃官而去。历任渔阳、蜀郡太守。又转护乌桓校尉,屡次击破犯境的鲜卑,因公事免职。永寿二年(156年),鲜卑犯境,桓帝起用李膺为度辽将军,羌人闻讯,都感到畏服,李膺因而声威远播。后入朝为河南尹,因检举不法,被诬陷免官,得应奉上疏援救被赦免。又升任司隶校尉,使众宦官感到畏惧。“党锢之祸”时,李膺遭到迫害下狱,后被赦免回乡。陈蕃、窦武图谋诛杀宦官时,起用李膺为永乐少府,二人遇害后,再被免职。建宁二年(169年),“第二次党锢之祸”,李膺主动自首,被拷打而死,终年六十岁。 

参与史事

  • 历史事件
  • 历史话题

个人资料

  • 中文名李膺
  • 别名李元礼
  • 国籍东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颍川襄城(今河南襄城)
  • 出生日期公元110年(东汉永初四年)
  • 逝世日期公元169年(东汉建宁二年)
  • 职业名士、官员
  • 主要成就屡破鲜卑,声振远域
  • 官职长乐少府
  • 地位“八俊”之首
  • 典故李郭同舟

人物介绍

人物生平

名扬天下

李膺的祖父李修,于汉安帝时任太尉。父亲李益,曾任赵国国相。李膺的性格孤高,不善交际,只把同郡的荀淑、陈寔当作师友。最初被举荐为孝廉,又被司徒胡广征召,举为高第。再升任为青州刺史,青州的郡守县令都害怕李膺的严明,大多在听到李膺来青州的消息后就弃官而走了。

李膺后来被征召,调任为渔阳郡太守。不久,又转任蜀郡太守,因母亲年老请求辞职。被调任护乌桓校尉,当时鲜卑多次侵犯边境,李膺常常顶着箭石,每次都将其打败。使得敌人非常畏惧。因公事被免官,回到家乡纶氏县居住,教授学生常常达到近千人。南阳人樊陵请求做李膺的门徒,被他谢绝了。樊陵后来依靠阿谀攀附宦官,官至太尉,被有节操的人所羞耻。荀爽曾经去拜访李膺,便为李膺赶车,回来后高兴地说:“今天居然为李君赶车了。”李膺被人敬慕到了这种地步。 

遗爱度辽

永寿二年(156年),鲜卑侵犯云中郡,汉桓帝听说了李膺的才能,于是又征召他担任度辽将军。最初,羌人掳掠到疏勒、龟兹二国,多次侵扰抢掠张掖、酒泉、云中各郡,百姓多次遭受他们的残害。自从李膺到达边境,羌人听到消息都感到畏惧屈服。将以前掳掠的男女,统统送还到边境。从此以后,李膺声威远播。 

遭诬免职

延熹二年(159年),李膺被征召为河南尹。当时宛陵郡的豪强羊元群从北海郡被罢官回来,贪污罪行严重,四处搜刮珍宝,连郡舍厕所中的奇巧之物,也用车子拉了回家。李膺上表要审查他的罪行,因为羊元群贿赂宦官,导致李膺被判为诬告,反而被发配到左校服役。

之前,李膺与廷尉冯绲、大司农刘祐等同心同德,检举惩处那些奸邪得宠的人,冯绲、刘祐这时也遭诬陷被发配到左校劳作。司隶校尉应奉向桓帝上书替李膺等人申诉,才使他们得到赦免。 

刚正不阿

李膺后来再次升官,被任命为司隶校尉。当时宦官张让的弟弟张朔担任野王县长,贪婪残暴,无法无天,竟然杀害孕妇,他听说李膺的威严,于是畏罪逃回京师,躲在张让家的夹柱中。李膺知道后,率领吏卒拆破夹柱捉拿了张朔,将其交付洛阳县的监狱。录供完后,便将其正法。

张让因而向桓帝诉冤,桓帝下诏召李膺入殿,并亲自到廊上责问李膺为什么先斩后奏。李膺回答说:“从前晋文公捉拿卫成公回到京城,《春秋》肯定他是对的。《礼记》上说:‘官宦子弟犯了罪,国君即使说宽赦他,官吏也严守法律不听从。’从前孔子做鲁国的司寇七天就杀掉了少正卯。如今我到职已满十天,私心害怕因办事迟滞而造成过失,没有想到却获了办案过速的罪。臣的确知道自己的罪责,死期就要到了。特请求宽留我五天,限期灭尽大恶,回来受烹煮之刑,这是我生的本愿啊!”桓帝没有再说什么,回过头来对张让说:“这是你弟弟的罪过,司隶(指李膺)有什么过失?”便打发李膺出去。从此各个黄门、常侍都屈身敛迹不敢出声气,休假时也不敢再出宫。桓帝诧异地问是什么原因,他们都叩头流泪说:“怕李校尉。”当时,朝廷一天比一天紊乱,纲纪败坏,只有李膺独自保持风采,凭借声名自我清高。士人有被他接待的,当时叫做登龙门。 

免官回乡

延熹九年(166年),发生第一次党锢之祸,李膺遭到迫害。当察究核实李膺的罪状时,要经太尉、司徒、司空三府案验,太尉陈蕃拒绝受理。说:“现在考纠案验的,都是海内人们赞誉的忧心国事、忠诚无私的大臣。这样的人即使下传十世还是应该宽恕他们,难道罪名不明就应该逮捕拷打吗?”便不肯在案卷上签名。

桓帝更加发怒,把李膺等关押到黄门北寺狱。因为李膺等人案件牵涉到一些宦官的子弟,使得宦官们大多感到畏惧,请求桓帝按照天时大赦。于是下诏大赦天下,李膺也被免官回乡,住在阳城山中。天下的士大夫都认为李膺的道德高尚,朝廷污秽肮脏。不久,陈蕃被免去太尉,朝廷和士大夫都有意要李膺出任太尉。荀爽担心李膺名气太高而惹祸,想让他容忍保全性命于乱世,写信给他,劝他最好能隐居不仕,来躲避祸乱。 

当时,海内追求高风亮节的人便互相标榜,为天下名士定出标号。以李膺、荀翌、杜密、王畅、刘佑、魏朗、赵典、朱寓为“八俊”。 

祸起遇害

永康元年(167年),桓帝驾崩,汉灵帝即位,陈蕃任太傅,与大将军窦武共同主持朝政,二人合谋想要诛杀宦官。任用天下名士,以李膺任长乐少府。不久,陈蕃、窦武的图谋失败,李膺等人又被免官。

建宁二年(169年),因张俭引发的第二次党锢之祸发生,朝廷开始逮捕与之有牵连的党人。同乡人对李膺说:“可以走了。”李膺回答说:“侍奉君主不躲避灾难,有罪不逃脱刑罚。这是我的节操。我已经六十岁了,死和生都由命中注定,能跑到什么地方去呢?”便主动到朝廷诏令指定的监狱中去,被拷打而死。他的妻子儿女被流放边境,他的门生、故吏和他们的父兄,都被禁锢不准做官。 

历史评价

学中流言:天下模楷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陈蕃),天下俊秀王叔茂(王畅)。 

刘陶:窃见故冀州刺史南阳朱穆,前乌桓校尉臣同郡李膺,皆履正清平,贞高绝俗。穆前在冀州,奉宪操平,摧破奸党,扫清万里。膺历典牧守,正身率下,及掌戎马,威扬朔北。斯实中兴之良佐,国家之柱臣也。宜还本朝,挟辅王室,上齐七燿,下镇万国。 

应奉:膺著威幽、并,遗爱度辽。” 

陈蕃:聪明亮达,文武兼姿,臣不如弛刑徒李膺。 

皇甫规:李膺、王畅、孔翊,洁身守礼,终无宰相之阶。 

蔡邕:陈仲举强于犯上,李元礼严于摄下。犯上难,摄下易。

范晔:①李膺振拔污险之中,蕴义生风,以鼓动流俗,激素行以耻威权,立廉尚以振贵势,使天下之士奋迅感概,波荡而从之,幽深牢破室族而不顾,至于子伏其死而母欢其义。壮矣哉!子曰:“道之将废也与?命也!”②渭以泾浊,玉以砾贞。物性既区,嗜恶从形。兰莸无并,销长相倾。徒恨芳膏,煎灼灯明。 

陈普:凤麟自古待明时,矶虱何堪论是非。可是首阳可埋骨,争知人怨首阳希。 

归有光:若贾生(贾谊)之通达,蔡邕之文学,张衡之精思,卓茂之循良,李膺之高节,黄宪之雅度,邓禹之功勋,有不可一二数者。 

李光地:李元礼为司隶校尉,宦官之弟已避入柱中,便当住手,乘此以慑群小足矣。何必破柱杀之,以致激变。

蔡东藩:①李膺、段熲、陈龟、张奂、种暠诸人,皆文武兼才,相继任用,无不奏功。 ②彼陈蕃、李膺诸人,知进而不知退,毋乃昧机。 ③若李膺等虽素怀刚正,而当国家开道之秋,不如洁身远害,天地闭,贤人隐,古有明言,乃以一时之矫激,祸及海内,宁非愚忠?徐孺子谓大木将颠,非一绳所能维;郭林宗谓天之所废,不可复支,正洞明权变之言,故卒能超然于党祸之外;刘胜甘作寒蝉,亦此物此志云尔。李杜虽忠,其如未识权宜何也? ④惟李膺杜密范滂诸人,不知韬晦待时,徒以一朝之标榜,祸及身家,株连亲友,是岂不可以已乎? 

轶事典故

李膺门

出自《后汉书·党锢列传》:“是时朝庭日乱,纲纪颓陀,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后以“李膺门”、“李膺门馆”誉称名高望重之家。 亦省称“ 李门 ”。 

李郭同舟

郭泰在洛阳游学,见到了时任河南尹的李膺,李膺对他大加赞赏,于二人于是结为好友,名震京师。后来他要回乡,士大夫送他到河边,有几千辆马车。但郭泰只与李膺同船过河,众宾客望见他俩,好像神仙一般。 

后以“李郭同舟”等比喻知己相处,不分贵贱,亲密无间。

严于摄下

人们一起谈论陈蕃和李膺的成就和德行,却决定不了谁先谁后。蔡邕评论他们说:“陈仲举敢于冒犯天子,李元礼严于整饬下属。冒犯天子难,整饬下属容易。”于是陈蕃的名次就排在三君之后,李膺排在八俊之前。 

亲属成员

宗亲

祖父:李修,汉安帝时官至太尉。 

父亲:李益,官至赵国国相。 

儿子:李瓒,官至东平国相。 

孙子:李宣,后归附曹操。 

姻亲

妹夫:钟瑾,娶李膺妹。 

史书记载

《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列传第五十七》 

《后汉纪》、《东观汉记·卷三》亦有记载。


向下展开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

精彩推荐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