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阎立德 (唐朝大臣、建筑家、画家)
阎立德(约596年—656年),本名阎让,字立德,并州大安郡狄那县(今山西省寿阳县)人。唐朝大臣、建筑家、画家。武德元年(618年),担任秦王府士曹参军。武德四年(621年),跟随李世民平定洛阳,升任尚衣奉御。贞观年间,历任将作少匠、将作大匠,曾受命营造唐高祖献陵,督造翠微、玉华两宫,营建昭陵,主持修筑长安城外郭和城楼等,对工艺、绘画造诣颇深,累迁工部尚书。显庆元年(656年),阎立德去世,获赠吏部尚书、并州都督,陪葬于昭陵,谥号为“康”。
个人资料
人物介绍
入仕唐朝
阎立德和弟弟阎立本都机智灵巧富于想象。唐武德元年(618年),阎立德任秦王府士曹参军。武德四年(621年),跟随李世民平定洛阳。升任尚衣奉御,他创制六种帝王公候所穿的衣帽礼服、轿子、都典雅而符合礼仪的规定。
官将作监
贞观元年(627年),阎立德任将作少匠、封大安县男。
贞观三年(629年),东谢蛮(云贵高原民族)谢元深到京城朝见唐太宗。中书侍郎颜师古上奏说有必要将这些使臣绘图画像留给后人,用来张扬我朝恩施边远的德政。唐太宗批准了这一奏请,就让阎立德等人为这些蛮邦使臣绘图画像。
贞观八年(634年),阎立德受命为唐太宗的父亲李渊,在长安城东北修建临时避暑的夏宫永安宫。
贞观九年(635年),李渊驾崩,唐太宗李世民让阎立德全权负责献陵的建造。因建造有功,而升任将作大匠。
免官去职
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去世,为安葬长孙皇后,唐太宗命阎立德营建昭陵。但因阎立德管理松懈而被唐太宗撤职,外放为博州刺史。
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太宗巡幸洛阳,召见阎立德,要他选一个地势较高、又干燥又清凉的地方营建一座离宫,用以清暑。阎立德于是在汝州临汝县(今河南汝阳县)西山营建襄城宫(清暑宫)。宫殿建在汝水之上,面向广成泽,动用一百多万劳力。
贞观十五年(641年)三月,唐太宗巡幸襄城宫,发现当地天气燥热,毒蛇多,遂将襄城宫废弃,阎立德也被罢官。
随军出征
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命阎立德与左屯卫将军姜行本兴建骊山汤泉宫。同年,唐太宗为了征讨高句丽,任命阎立德为摄殿中监,在洪州建浮海大船五百艘。
贞观十九年(645年)二月,唐太宗征讨高句丽,阎立德跟随出征,他规划修筑土山,因此而攻破了安市城。大军班师回朝时,行至辽泽,前面横拦二百里的沼泽地,军队无法通过,阎立德率人修路搭桥,大军才没有滞留。唐太宗很高兴,给了他很多赏赐。
功封尚书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四月,因终南山太和宫所在清凉,可以清暑,唐太宗遣阎立德重修并改名为翠微宫。七月,唐太宗又命阎立德在宜州宜君县凤凰谷高祖所建仁智宫的基础上,营造玉华宫。因修建有功,被唐太宗封为工部尚书。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摄司空,营护唐太宗山陵,因功被封为大安县公。
永徽五年(654年)三月,唐高宗巡幸万年宫,阎立德留守京师,率领四万罪徒修筑长安外郭城墙。
显庆元年(656年),阎立德去世。被唐高宗追赠吏部尚书、并州都督衔,陪葬于昭陵,赠谥号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