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天尊 (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

元始天尊是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是书中所推崇的正教——阐教教主,姜子牙的师父,与老子和通天教主同出于鸿钧道人门下,居昆仑山玉虚宫。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只因商、周将易代,众神仙逢此换代的杀运必会有所死伤,他和道德教太上老君、截教通天教主受师命三教共立“封神榜”,借以观诸神仙修行根柢的深浅。为应此“天命”,他明知申公豹是姜子牙的对头,将对姜子牙统兵伐纣的正义之举制造许多麻烦,却为了日后凑“封神”之数,利用他使很多生命丧于两军阵中,而一再给予宽容,任凭其四处蛊惑、挑唆。虽居于教主之位,形象端正和蔼,宏量大度,却与其他神仙一样有着争强斗胜的性格,在商、周之间的战争形式上已是阐、截二教间的斗法,截教教主亦已上阵时,他也亲临周军营中,率众徒在破截教诛仙阵、万仙阵时,充当了主要角色。至殷、商灭亡,兵戈停息之日,奉他的旨意,姜子牙在封神台上将三教阵亡之人一起封神,共三百六十五位。(概述图来源)

参与史事

  • 历史事件
  • 历史话题
  • 暂无数据,敬请期待!
  • 暂无数据,敬请期待!

个人资料

  • 中文名元始天尊
  • 别名太上无极混元教主元始天尊
  • 性别
  • 登场作品封神演义

人物介绍

人物外貌

二指降龙能伏虎,目运祥光天地移。顶上庆云三万丈,遍身霞绕彩云飞;闲骑逍遥四不象,默坐沉檀九龙车。飞来异兽为扶手,喜托三宝玉如意;白鹤青鸾前引道,后随丹凤舞仙衣。羽扇分开云雾隐,左右仙童玉笛吹;黄巾力士听敕命,香烟滚滚众仙随。阐道法扬真教主,元始天尊离玉池。(出自《封神演义》第五十回)

紫气空中绕帝都,笙簧嘹喨白云浮;青鸾丹凤随銮驾,羽扇幢幡傍辘轳。对对金龙云里现,双双玉女珮声殊;祥光瑞彩多灵异,周室当兴应赤符。(出自《封神演义》第六十七回)

鸿蒙初判有声名,据得先天聚五行;顶上三花朝北阙,胸中五气透南溴。群仙队里称元始,玄妙门庭话本生;慢道香花随辇毂,沧桑万劫寿同庚。(出自《封神演义》第七十二回)

人物经历

元始天尊(1张)元始天尊于《封神演义》第九回被提及,登场于第十五回。因门下十二弟子犯了红尘之厄,杀罚临身;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称臣,所以阐教、截教、人道三教共同签压“封神榜”,由元始天尊进行封神。恰逢姜子牙逢合天数,难成仙道,能享将相之福,因此元始天尊遣姜子牙下山助周灭商,代他封神。

张桂芳攻打西岐时,姜子牙一时不能退敌,上昆仑山求救元始天尊,元始天尊让姜子牙放心应对,危机时刻自有高人相助,然后正式将“封神榜”交给姜子牙,并嘱咐姜子牙下山时提防申公豹。

闻太师邀请九龙岛四圣相助张桂芳,姜子牙无计可施,再上昆仑山求助,元始天尊便将自己的坐骑“四不像”,以及“打神鞭”送给姜子牙,并指引他往北海收服龙须虎。

三霄娘娘摆“九曲黄河阵”困住阐教十二仙,阐教门人无法破阵,元始天尊便亲自下山来,进入黄河阵,看到自己的十二个弟子被削了三光,闭了天门,已成为凡人之体。看罢转身出阵时,彩云仙子用戳目珠从后面偷袭元始天尊,元始天尊也不发怒,只是将戳目珠粉碎,便离阵而去。

等到老子到来时,元始天尊才与之一同进入黄河阵。老子用乾坤图收了云霄娘娘压在麒麟涯下,元始天尊用三宝玉如意打死琼霄,用袖中盒子收了碧霄化为血水。破了黄河阵后,元始天尊传授众弟子能日行几千里的“纵地金光法”后,留下南极仙翁继续相助姜子牙,便回昆仑山了。

姜子牙被周武王拜为元帅时,元始天尊下山赐其三杯酒,让他辅佐圣主、治国无虞、速会诸侯。然后给了姜子牙未来一点提示后就返回昆仑山了。

惧留孙擒获申公豹,打算将其压在麒麟涯,元始天尊想让申公豹收聚封神榜上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便假意为难他,让他发了一个毒誓就将他放了。

元始天尊和白鹤童子通天教主助多宝道人在界牌关大摆“诛仙阵”,元始天尊指责通天教主,说既然是当初三教一起签压的封神榜,又为什么设此恶阵阻挠西周灭商,通天教主则认为阐教纵使有理也不能骂截教与羽毛禽兽相并……二人争执不下,通天教主定要与元始天尊见个高低。元始天尊便从诛仙门入阵观看,见此阵十分凶恶,顶上莲花也因此落下一朵,出阵时虽然显得十分自在,但燃灯来问,元始天尊却表示此阵看不得,只能等老子到来后再议破阵。

老子到后,又请来西方教准提道人和接引道人,与元始天尊共四人分别从离、兑、坎、震四方位进入诛仙阵,通天教主在八卦台上催动诛、戮、陷、绝等四仙剑来伤元始天尊等四人,四人各使法宝神通防护,通天教主又提剑与四人短兵相接,通天教主敌不过欲借土遁而起,元始天尊早安排燃灯使用定海珠将通天教主打落,又命广成子等四人趁机摘掉四仙剑,破了诛仙阵。

通天教主失败后,又在潼关后大摆“万仙阵”,阵内又布太极、两仪、四象三阵,元始天尊授法宝与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让三人破了三阵并收青狮(虬首仙)、白象(灵牙仙)、金毛犼(金光仙)为坐骑。而后元始天尊与老子、准提道人、接引道人率领众弟子杀入万仙阵,与通天教主率领的截教弟子于阵中大战,元始天尊预先安排了广成子等,趁乱祭起四仙剑,大肆屠戮截教弟子,通天教主大败而逃。

大战过后,元始天尊与西方教处理众神仙的归属事宜,这时鸿钧道人到来,让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三人讲和,化解恩怨,并发誓永不起攻打对方的念头。

辞别姜子牙后,元始天尊遣白鹤童子抓住申公豹,用他塞了北海眼。

灭商后,元始天尊将阵亡的忠臣孝子、逢劫神仙,依品位所封神位书写成册,令白鹤童子送给姜子牙于西岐封神台封神。

性格特点

元始天尊为人死板,凡事都讲究规则,属于那种特别沉闷、特别无趣的人。这种人即便再会做事,也无法让长辈亲近。

人物设定

坐骑

四不像:外表鳞头豹尾体如龙。姜子牙对阵九龙岛四圣时,因所骑凡马被四圣所骑恶兽惊吓,于是上昆仑山求救,元始天尊便将四不像授予姜子牙。

九龙沉香辇:元始天尊常用出行坐骑。

法宝

打神鞭:长三尺六寸五分,有二十六节,每一节有四道符印,共有八十四道符印。只能打“封神榜”上有名之神,打不了仙和人。与四不像一同授予姜子牙。

三宝玉如意:元始天尊常用法宝,破“黄河阵”时用此宝打死琼霄娘娘,破“诛仙阵”与“万仙阵”时多次用来与敌交手。

袖里盒:元始天尊藏在袖子里的盒子,破“黄河阵”时将碧霄娘娘收将进去,化为血水。

三光神水:装在琉璃瓶中的神水,羽翼仙袭击西岐城时,元始天尊将神水洒在北海上,配合姜子牙护定西岐城。

盘古幡:元始天尊授予文殊广法天尊的法宝,助其破“太极阵”,并收服虬首仙。

太极符印:元始天尊授予普贤真人的法宝,助其破“两仪阵”,并收服灵牙仙。

法术

庆云:元始天尊的护身之法,施展时,头顶有千朵金花,璎珞垂珠,络绎不绝,虽是诛仙剑、六魂幡,也不能伤及分毫。

纵地金光法:能日行几千里,元始天尊破了三霄娘娘的“九曲黄河阵”后,传授给门下弟子。

人物关系

师尊

鸿钧道人,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三人的师父。

同门:

老子,八景宫玄都大老爷,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的师兄,协助元始天尊攻打通天教主。

通天教主,截教掌教,老子和元始天尊的师弟,被门下弟子蛊惑,先后设“诛仙阵”和“万仙阵”阻挠姜子牙伐商。

徒弟

燃灯道人,阐教众仙之首,居于灵鹫山元觉洞,多次下山指挥阐教仙人与截教对阵,姜子牙等尊其为“老师”。曾受太乙真人所托,相助李靖,磨练哪吒。

南极仙翁,与弟子白鹤童子随侍在元始天尊身边。

云中子,居于终南山玉柱洞,收周文王姬昌第一百个儿子雷震子为徒。

十二大弟子,即广成子、赤精子、黄龙真人、惧留孙、太乙真人、灵宝大法师、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玉鼎真人、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这十二人因犯红尘之厄,杀罚临身,所以需要下山渡劫,是“封神榜”的起因。

姜子牙,因资质驽钝,难成仙道,却能享将相之福,被元始天尊派遣下山,助周灭商,代为封神。

申公豹,用计害姜子牙不成,便加入殷商,邀请截教众仙与阐教为敌,元始天尊顺势对其放任自流,好凑齐“封神榜”上三百六十五位正神。

邓华,玉虚宫第五位门人,“在劫”仙人,奉元始天尊之命下山,死于“天绝阵”内。

萧臻,奉元始天尊之命下山,死于“金光阵”内。

人物考究

元始天尊(2张)《封神演义》里,元始天尊开天辟地初判鸿漾,在玉京金阙施化敷教,此即“所度皆诸天仙上品”。在东晋葛洪《枕中书》中,描述元始天王(元始天尊前身) “在天中心之上,名曰玉京山。山中宫殿并金玉饰之”。而且道教认为,三清实为三清净土,没有任何染秽, “其中宫主,万绪干端,结气凝云,因机化现,不可穷也”“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极”,以道气化育群方。因此小说中每当元始天尊出场,都是“遍身霞绕彩云飞”“羽扇分开云雾隐”“香烟滚滚众仙随”,在浩渺烟波中隆重出场。《隋书・经籍志》中写道:元始天尊“每至天地初开,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穷桑之野,授以秘道,谓之开劫度人”,这与“黄庭两卷度群迷” “玉京金阙传徒众”所传达的意思异曲同工。另外小说中将玉虚门下的“十二弟子”也描写成辅佐周武王伐纣建立功勋的神兵天降,为周家八百年事业打下江山,元始天尊显然成了人间的主宰,天命的最高执行者。看上去似乎作者赋予了元始天尊至尊无上的教主地位。

衍生形象

影视形象年份影视作品扮演者1990年电视剧《封神榜》吴慈华2006年电视剧《封神榜之凤鸣岐山》唐国强2014年电视剧《封神英雄榜》沈保平2023年电影《封神第一部》陈坤

人物评价

宁波市图书馆副研究员陈速:老君、元始“也动了嗔痴烦恼”,“作此罪业”、“戕害生灵”。细观老君、元始先在黄河阵中恼云霄、琼霄、碧霄“敢行忤慢”而将三姑杀死,继于《封神榜》上恨三姑“削了他顶上三花”而罚彼做守厕“坑三姑娘之神”,其护短、报复种种举动,又与通天教主如出一辙。老君、元始、通天教主同为“三教元首”,虽有邪正之分,并无一位挣脱“名利”、“嗔怒” 底束缚。三教圣人之所作所为,和“凡夫俗子之所争”、“儿女子之所事”很少区别。难怪接引初会广成子时即说:“贫道西方乃清净无为, 与贵道不同”,接引言下之意,正是指阐截两教神仙慨非真正“清净无为”的神仙。

向下展开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
查看更多...

精彩推荐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