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颁布户籍法 (公元624年)

新户籍法规定,民户均以100户为里,5里为乡,4家为邻,5家为保的方法组织起来。户籍法规定,士农工商各司其业,良贱禁婚,贱民世袭,民户不许擅自迁徙等条款项。唐初颁行的户籍法,将农民牢固地束缚在土地上。丁男在18岁以上授田100亩,其中口分田80亩,永业田20亩,其余各种人酌减。均田制的实施取得了垦辟荒地,增加户口,稳定兵源的良好效果,加快了唐初社会经济的复苏。

事件内容

详情内容
    武德七年(624),唐颁布新制,包括官制、户籍法、均田制及租庸调法三部分内容。新户籍法规定,民户均以100户为里,5里为乡,4家为邻,5家为保的方法组织起来。男女始生为黄,4岁为小,16岁为中,21岁为丁,60岁为老。国家3年一造户籍,户籍包括人口、年龄、土地、身份、户等、课税等项。户籍法还列有皇族、奴婢、僧道等特别身份籍。户籍法规定,士农工商各司其业,良贱禁婚,贱民世袭,民户不许擅自迁徙等条款项。唐初颁行的户籍法,将农民牢固地束缚在土地上。
唐初均田制
    唐初均田制有平民、官两种授田。平民授田又分丁男、中男、残疾、寡妻妾、僧道、工商业者等数种。丁男在18岁以上授田100亩,其中口分田80亩,永业田20亩,其余各种人酌减。各极勋员授勋田100顷,地租收入作为俸禄之一。各类官署可占公廨田,收入充为办公经费。授田有宽、狭乡之别,狭乡口分田为宽乡的一半。在所授田中,永业田可传子孙,口分田在身死后归官府,平民不许轻易卖田,官卖田限制不严。永业田、口分田均不许买卖,但迁徙别乡及身死无力营葬可买卖永业田。均田制的实施取得了垦辟荒地,增加户口,稳定兵源的良好效果,加快了唐初社会经济的复苏。
向下展开更多
点击展开更多事件信息
新版地垫
广告x
  • 寻找另一半
  • 前世今生
  • 一生财富
  • 一生事业运势
广告x

精彩推荐

广告x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请遵守法律法规,不要泄露隐私,不正当言论可能会被屏蔽。
暂时没有相关内容,欢迎发布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

发表评论
  • 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