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20年~907年的唐朝
广大农民的处境日益恶化,阶级矛盾迅速激化。作为唐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皇帝已成为藩镇所摆布的傀儡,大唐已是名存实亡了。907年唐哀帝被迫禅位于梁,曾盛极一时、统治长达290年的唐王朝至此走完了自己的最后历程。唐代兴修水利工程以安史之乱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安史之乱后,南方农田水利建设呈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如江南西道在短短10多年中就兴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600处。
事件内容
详情内容
唐朝后期,统治者腐朽贪婪,大肆兼并土地,灾荒年月照旧催收租税。广大农民的处境日益恶化,阶级矛盾迅速激化。875年,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大起义爆发,起义军进入长安,建立了政权。虽然起义最终失败了,但唐末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从根本上动摇了唐朝的统治。此后,在镇圧农民起义过程中崛起的众多割据势力或自擅一藩,职贡不入,赏罚由已;或自擅兵赋,互相吞噬,朝廷已不能控制。作为唐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皇帝已成为藩镇所摆布的傀儡,大唐已是名存实亡了。907年唐哀帝被迫禅位于梁,曾盛极一时、统治长达290年的唐王朝至此走完了自己的最后历程。
唐人重视水利工程
唐代水利工程相当发达,是促进当时农业生产高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唐代兴修水利工程以安史之乱(755~763)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是北方水利的复兴阶段,以开渠引灌为主。安史之乱后,南方农田水利建设呈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如江南西道在短短10多年中就兴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600处。南方的水利工程偏重于排水和灌水,特别是东南地区盛行堤、堰、坡、塘等的修建。这些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分布在太湖流域、鄱阳湖附近和浙东三个地区,其中大部分是灌溉百顷以下的工程,但也有不少可灌溉数千顷至上万顷。
唐代对水利工程的重视还体现在水利管理方面。此时记录编订了现存最早有关灌溉管理制度的文献资料,即是出现于敦煌千佛洞的唐代写本《敦煌水渠》。还出现了全国性的水利法规《水部式》(现存大约是开元二十五年的修订本残本),对当时的水利管理有极大的指导作用,体现了当时在水利方面的综合成就。
唐人重视水利工程
唐代水利工程相当发达,是促进当时农业生产高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唐代兴修水利工程以安史之乱(755~763)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是北方水利的复兴阶段,以开渠引灌为主。安史之乱后,南方农田水利建设呈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如江南西道在短短10多年中就兴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600处。南方的水利工程偏重于排水和灌水,特别是东南地区盛行堤、堰、坡、塘等的修建。这些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分布在太湖流域、鄱阳湖附近和浙东三个地区,其中大部分是灌溉百顷以下的工程,但也有不少可灌溉数千顷至上万顷。
唐代对水利工程的重视还体现在水利管理方面。此时记录编订了现存最早有关灌溉管理制度的文献资料,即是出现于敦煌千佛洞的唐代写本《敦煌水渠》。还出现了全国性的水利法规《水部式》(现存大约是开元二十五年的修订本残本),对当时的水利管理有极大的指导作用,体现了当时在水利方面的综合成就。
向下展开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精彩推荐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