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套之议 (公元1546年)
世宗闻奏后大为赞同。然而生性多疑的世宗对夏言与曾铣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怀疑,从而对出兵河套的信心产生了动摇。嘉靖二十七年,严嵩窥知世宗已无意收复河套,于是乘机上疏极力反对出兵收复河套,且借此大肆攻击政敌夏言。夏言极力疏辩,但得不到世宗的信任,诏令革去夏言所有官阶,勒令退休,同时命令锦衣卫官校逮曾铣入京问罪。在严嵩的反复挑拨下,同年三月,曾铣被处以死刑,随后夏言也被弃市。自是,“后竟无一人议河套者”。
事件内容
详情内容
嘉靖二十五年(1546)夏,明朝命巡抚山西兵部侍郎曾铣(字子重,江都人)以原官总督陕西三边军务。曾铣见蒙古骑兵驻牧河套,逼近关塞,频频侵扰陕西、山西等地,深为北边之患,同年十二月便上疏修墙、复河套二策,计划三年内收复河套地区。为此他奏请朝廷发银数十万两。世宗闻奏后大为赞同。内阁辅臣夏言想借助边功巩固自己的地位,更是不遗余力地助成曾铣之说。然而生性多疑的世宗对夏言与曾铣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怀疑,从而对出兵河套的信心产生了动摇。嘉靖二十七年(1548),严嵩窥知世宗已无意收复河套,于是乘机上疏极力反对出兵收复河套,且借此大肆攻击政敌夏言。夏言极力疏辩,但得不到世宗的信任,诏令革去夏言所有官阶,勒令退休,同时命令锦衣卫官校逮曾铣入京问罪。在严嵩的反复挑拨下,同年三月,曾铣被处以死刑,随后夏言也被弃市。自是,“后竟无一人议河套者”。
点击展开更多事件信息
精彩推荐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请遵守法律法规,不要泄露隐私,不正当言论可能会被屏蔽。
暂时没有相关内容,欢迎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