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隋末农民起义

隋末农民起义是七世纪初推翻隋朝统治的农民大起义。隋朝末年,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对外不断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各地人民纷纷举兵反抗,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农民起义。在隋朝大业十二年后,形成了三支强大的起义军,即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的杜伏威、辅公祏军。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的王薄领导的长白山首义开始,到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辅公祏的反唐失败结束,前后历时14年。沉重打击了隋王朝。

  • 名称隋末农民起义
  • 地点中国北方、关中、江淮等地
  • 时间611—624年
  • 参战方隋朝、各地农民起义军、各地军阀
  • 结果隋朝灭亡
  • 主要指挥官翟让、窦建德、李密、杜伏威、辅公祏、林士弘等

事件内容

简介

隋朝末年,统治者征敛无度,民夫转输不息,徭役无期,士卒多列沟壑,骸骨遍及平野。黄河之北,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成蒿莱。 加之灾年饥馑,谷价猛增,百姓困苦,冻馁交加。在无法生存的情况下,农民揭

竿而隋朝统治,计当时约百余支,遍及全国 。在公元614年到617年间,农民起义的风暴已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在全国各地兴起的起义军大小不下100支,参加的人数达数百万。后来,农民起义军汇成三支强大反隋主力:一支是河南的瓦岗军,一支是河北的窦建德军,一支是江淮地区的杜伏威军。其中最大的便是瓦岗军。

隋朝大业七年,杨广征集大批士兵准备进攻高句丽时,邹平(今山东邹平西北)人王薄在长白山(今邹平南)首先率众起事,当时征役的人多数都去归附他。同时在山东、河北地区起义的,有孙安祖、张金称、高士达、窦建德等。后来起义范围扩大,起义军每支发展到几万至10余万人 。当年六月,隋国礼部尚书(官职名)杨玄感在黎阳(今中国中部河南省浚县东北)举兵反叛隋朝,围攻首都洛阳;虽很快被击败,但隋统治集团的分裂,却有利于农民起义的发展 。

之后两三年间,起义席卷全国,农民军多达百余支,人数百万众。在同隋军的作战中,逐渐从分散走向联合,形成三支强大的起义军: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和江淮的杜伏威军。十二年(616)十月,瓦岗军在李密的领导下,攻占荥阳(今郑州),并于荥阳附近多次击败隋军,声威大震,控制了河南大部分郡县。十三年二月,进逼洛阳。十四年正月,在洛水南一战,大败隋军王世充部,围困洛阳。此时,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

义军也接连取得胜利,占领了河北许多郡县。在江淮, 杜伏威、辅公祏击败隋军,夺占高邮(今江苏高邮),进据历阳(今安徽和县),威胁江都。隋朝统治摇摇欲坠,此时许多地方官吏豪强也乘势起兵反隋,纷纷割据一方。其中以太原留守李渊部较为强大,乘虚进军关中,夺占长安(今西安)。十四年三月,叛军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在江都缢弑隋炀帝,隋亡。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以后,即开始对各方的异己势力展开斗争。当时,全国各地有多支大小农民起义军,还有原为隋朝之贵族、官僚,以及一些豪强地主,他们多拥兵割据一方,大者称皇帝,称王公,小者称总管,称录事。互相兼并,战火不断。李渊对农民起义军首领或割据势力,用招降或武力消灭两种方式同时进行。如河北起义军之窦建德、刘黑闼,江淮起义军的辅公袥相继被杀,杜伏威和瓦岗起义军的徐世绩则投降。地方割据势力如河南的李密、陇右的薛仁杲、幽州的罗艺、洛阳的王世充、陇右的李轨、巴陵的萧铣、朔方的梁师都等相继败死。至贞观二年(628年),中国又统一起来。 

向下展开更多
点击展开更多事件信息
生肖运程
广告x
  • 寻找另一半
  • 前世今生
  • 一生财富
  • 一生事业运势
广告x

精彩推荐

广告x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请遵守法律法规,不要泄露隐私,不正当言论可能会被屏蔽。
暂时没有相关内容,欢迎发布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

发表评论
  • 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