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惟一造针灸铜人 (公元1027年)
天圣五年,宋代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奉诏设计并主持铸造中国最早的针灸铜人。王惟一,又名王惟,曾任太医局翰林医官、朝散大夫、殿中省尚药奉御等职。王惟一还编撰了针灸著作《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书。南宋时,其中一具铜人不明去向。此后,宋代针灸铜人这一珍贵的医学文物便失于记载,下落不明。
事件内容
详情内容
天圣五年(1027),宋代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奉诏设计并主持铸造中国最早的针灸铜人。王惟一(约987~1067),又名王惟,曾任太医局翰林医官、朝散大夫、殿中省尚药奉御等职。王惟一还编撰了针灸著作《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书。
针灸铜人又称“天圣铜人”,是用精铜铸造而成的针灸模型,工艺精巧,体型与正常成年男子相同,外壳由前后两件构成,内置脏腑,表面刻有人体手三阳、足三阳、手三阴、足三阴和任脉、督脉等14条经脉和657个腧穴。穴孔与身体内部相通,可供教学和考核用。考核时,用蜡在铜人外表,体腔内注入水或水银。当被考核者取穴进针时,如选择部位准确,刺中穴位,水银或水便流出来。这种精密直观的教学模型是实物形象教学法的重大发明,对针灸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针灸铜人共有两具,一具置于汴梁(今河南开封)翰林医官院,另一具则存放于大相国寺仁济殿。南宋时,其中一具铜人不明去向。明代正统八年(1443),鉴于铜人的经络、腧穴已模糊不清,难以辨认,明英宗朱祁镇遂命能工巧匠进行复制。此后,宋代针灸铜人这一珍贵的医学文物便失于记载,下落不明。
针灸铜人又称“天圣铜人”,是用精铜铸造而成的针灸模型,工艺精巧,体型与正常成年男子相同,外壳由前后两件构成,内置脏腑,表面刻有人体手三阳、足三阳、手三阴、足三阴和任脉、督脉等14条经脉和657个腧穴。穴孔与身体内部相通,可供教学和考核用。考核时,用蜡在铜人外表,体腔内注入水或水银。当被考核者取穴进针时,如选择部位准确,刺中穴位,水银或水便流出来。这种精密直观的教学模型是实物形象教学法的重大发明,对针灸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针灸铜人共有两具,一具置于汴梁(今河南开封)翰林医官院,另一具则存放于大相国寺仁济殿。南宋时,其中一具铜人不明去向。明代正统八年(1443),鉴于铜人的经络、腧穴已模糊不清,难以辨认,明英宗朱祁镇遂命能工巧匠进行复制。此后,宋代针灸铜人这一珍贵的医学文物便失于记载,下落不明。
点击展开更多事件信息
精彩推荐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请遵守法律法规,不要泄露隐私,不正当言论可能会被屏蔽。
暂时没有相关内容,欢迎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