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修成 (公元1407年)

永乐五年十一月,《永乐大典》修成,明成祖朱棣亲自为此书写序。解缙等奉命而行,于次年十一月编成进呈,朱棣赐名《文献大成》。历时五年修成,改名《永乐大典》,全书共22937卷,装订11095册。《永乐大典》正本到明末就下落不明,副本于康熙年间被发现,但已残缺。此后日益缺失,后经多主收集,现散藏于世界各地的有约800余卷。雄伟的明长城明代是我国修长城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完整保留至今的主要就是明代修筑的长城。

事件内容

详情内容

    永乐五年(1407)十一月,《永乐大典》修成,明成祖朱棣亲自为此书写序。永乐元年(1403)七月,明成祖命翰林侍读学士解缙等,参照《韵府群玉》、《回溪史韵》二书的例子,采集各书所载事物,按类编排,而统之以韵。解缙等奉命而行,于次年十一月编成进呈,朱棣赐名《文献大成》。不久,朱棣认为所书事物多有遗漏,又命姚广孝、刘季箎现解缙一起重新编辑,又特别命令王景、王达等五人为总裁,邹辑等20人为副总裁,陈济等为都总裁,征调中外官及四方老宿文学之士为纂修,选善书的国子监及郡县生员为缮写,由光禄寺供饮食,共2169人,开馆于文渊阁。同时,又派官员分行天下,搜求遗书,以备收录。历时五年修成,改名《永乐大典》,全书共22937卷,装订11095册。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也是迄今世界所公认的一部大型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正本到明末就下落不明,副本于康熙年间被发现,但已残缺。到乾隆三十七年(1722)缺1000多册,光绪元年(1875)时已不到5000册,至二十年(1894)竟不足400册。此后日益缺失,后经多主收集,现散藏于世界各地的有约800余卷。

向下展开更多

精彩推荐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