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与诸葛亮选择救刘琦的重大意义

作者:权萌萌

重读三国,到此小段,略有感想,才疏学浅,个人愚见

刘备自袁绍脱身,曹操忙于攻打袁绍,刘备一路逃至刘表处,再次过起了寄人篱下的日子。从起初刘表的推心置腹,到后来蔡氏一族的恶语诽谤陷害,只能忍气吞声的盘曲于新野小县。三顾茅庐于南阳,请出了一代圣贤——诸葛亮于茅庐之中,为辗转中的刘备娓娓描绘出了宏远蓝图,刘备顿时精神抖擞,继续寄宿于刘表之处,以待事变。

年少气盛的孙权在其兄孙策遭遇不测之后,仓促之间承继东吴基业,秉承父兄遗志,加上孙策临终前的推心置腹的托付,知书达理吴国太的威望,以及孙权本人的视野与雄心,不但保证了东吴权力的平稳过渡,而且开始放眼天下,等待时机逐鹿中原,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并不断地广开言路,招贤纳士,一时间文人汇集、武将齐聚,吸引了鲁肃、诸葛瑾等一时名流,武将吕蒙、凌统等各个奋勇争先。

东吴内部稳定之后逐步开始了对外的扩张,扩张的第一步选择了刘表刘荆州旗下的江夏,一来厉害刘表对东吴进行倾轧,二来当初刘表串通袁绍,在三津渡由黄祖设伏谋害其父孙坚,此仇必报,加之守江夏的黄祖傲慢无礼,慢待下属,最终将盗贼出身的猛将甘宁逼到了东吴一方,东吴天时地利人和具备,一举拿下了黄祖,然一则由于路途遥远,二则不宜将矛盾过分激化,大胜之后,孙权班师回朝。

刘表滋味不好受,做了一辈子老好人,现在北有曹操磨刀霍霍,南有东吴之兵新仇旧恨一起报。坐卧不安,寝食不宁,手下之人也是惶惶魂散,不得已去请屈居新野的刘备商议应对之策。刘备出发之前与诸葛商议可能发生之事,料刘表可能会安排刘备去江夏防守东吴,必将结恨于东吴,这与诸葛亮后图的联吴抗操的大政方针严重违背,自然要极力回避这种状态。

恰恰在此时,由于蔡氏在荆州得势,意欲独霸荆州,对长子刘琦百般迫害,加上刘表暗弱、犹豫不决,导致了刘琦岌岌可危,随时可能无端丧命。刘琦敬佩刘皇叔英雄,曾屡次求救于刘备点播迷津,指出一条安身立命之道,刘备每次都无情的以不参与家事内斗为由拒绝刘琦。此时,江夏发生事端,刘琦再次来求,刘备依然拒绝,但趁机小声告诉了刘琦问计于孔明,并授之以策略。由此便有了上屋抽梯的典故。刘琦以询问兵法、学术之由请孔明登门,然后求之于求生之计,孔明也以不参与家事为由断然拒之,刘琦以小楼之上藏有古典兵书为由,请孔明登楼指点,知识分子孔明“欣然”从之,刘琦悄悄让人搬走了登楼的梯子,然后跪拜于地,求孔明教他保命之计,孔明转身就走,才发现梯子被拿走,刘琦宽慰说,这里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你说的话,从你嘴里出来进到我耳朵里去,在没有人知道,并以死相逼,孔明此时引用“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的典故,(故事内容: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妃子骊姬想谋害晋献公的两个儿子:申生和重耳。重耳知道骊姬居心险恶,只得逃亡国外。申生为人厚道,要尽孝心,侍奉父王。一日,申生派人给父王送去一些好吃的东西,骊姬乘机用有毒的食品将太子送来的食品更换了。晋献公哪里知道,准备去吃,骊姬故意说道,这膳食从外面送来,最好让人先尝尝看。于是命左右侍从尝一尝,刚刚尝了一点,侍从倒地而死。晋献公大怒,大骂申生不孝,阴谋杀父夺位,决定要杀申生。申生闻讯,也不作申辩,自刎身亡。)实际上委婉建议刘琦前往江夏,刘琦领会了诸葛亮的意图,立即上表请求派往江夏,避开了后母,终于免遭陷害。

此时刘表尚对刘琦去江夏犹豫不决,而问之于刘备,刘备说江夏是荆州的重地,事关荆州安危,不是非常信任、可靠之人不可以前去,派刘琦去正好,上阵父子兵,这样刘表父子镇守关键的东南,刘备守西南就好了。

如此计谋可谓一石多鸟,高瞻远瞩,无论是对于当下的严重形势还是未雨绸缪,都有深远的意义,关键意义有如下几条。

一、拯救了刘琦的命运,加深了与刘琦的感情。虽然刘琦对刘备非常敬重,但是刘备毕竟现在处于流亡寄人篱下状态,不宜对刘表家事干预过多,通过一来二去的拒绝,打消了刘琦对于刘备图谋荆州的怀疑,使刘琦更加敬重刘备和孔明的为人,这种拒绝反而更加拉近了心理上的距离,刘琦和他们最终站在了一条战线上,对于以后在荆州的话语权有了理论上的代言人,刘备下一步败逃也有了寄身之地、喘息之机,江夏乃是荆襄钱粮要地,意义深远。

二、避免了与东吴的直接对话,在隆中对时,诸葛亮已经预言到了要三分天下,联吴抗操才能伺机一步步的发展壮大以图天下。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孙刘两家虽无利害关系可言,但起码没有什么仇恨,如果在此敏感时机结恨于东吴,势必增加了以后战略施展的难度,使原本单薄的孙刘关系更加疏远。通过刘表刘琦父子的直接面对,既排除了刘表对自己的芥蒂,又避免了过早的与东吴正面冲突,结下仇恨。

三、玄德、孔明自知新野小县难以据守曹操大军,有了自己人刘琦镇守的江夏,在荆州覆灭,起码有了退兵之地,存身之所。对于在褚列强的夹缝中生存的机会主义者,无疑先保证生存下去是最重要的,而且江夏是荆襄钱粮要地,意义深远。

四、避免了自己陷于不仁不义之地,自古大臣尚且不敢过多干预皇帝的家事、私事,更何况一个刘备外人,之前的给刘表亮了几句“废长立幼自古乃取乱之道”的态度已经让刘备险些丧命,现在刘表也心存一些芥蒂更是不敢妄言,但是又必须主持一个公道,通过这种委婉的方式,避免了自己的陷入家庭纠纷惹祸上身,落下不白名声,又救了对自己比较敬重和友好的“侄子”、“朋友”。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