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通峡
即大藤峡。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北六十里。《明史·地理志》武宣县:“东南有大藤峡,后名永通峡。”
明朝地名柘岭
在今福建浦城县东。《寰宇记》卷101建州浦城县:柘岭“在县东一百六十里。东与处州丽水县分界处”。明《
明朝地名马鞍关
①在今湖北郧西县西马鞍关乡。《方舆纪要》卷79郧西县“鸡岭关“条下:“马鞍关在县西七十里,皆因山以名
明朝地名减水河
①在今河北沧县南。《方舆纪要》卷13沧州:减水河在“州南十五里。西接卫河,东达于海。宏治中开,以备卫
明朝地名九龙驿
明洪武初置,属清流县。在今福建清流县西。《清一统志·汀州府二》:九龙驿“在清流县治西。旧名皇华,明洪
明朝地名武定府
①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武定路置,寻升军民府,万历中罢称军民,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南甸县(今云南
明朝地名松门卫
明洪武十九年(1386)置松门千户所,次年升为松门卫。在今浙江温岭市东松门镇。清顺治十七年(1660
明朝地名泥汊河镇
即今安徽无为县东南二十八里泥汊镇。明置巡司于此。古镇名。又称泥汊口。即今安徽省无为县东南泥汊镇。为滨
明朝地名底失卜站
明初改元第四铺站置,在今黑龙江省双城市西南金城乡西大半拉子古城。明《辽东志》卷9:海西东水陆城站有“
明朝地名滁州卫
明置,属直隶(南京)。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方舆纪要》卷29滁州:滁州卫“在州城内。洪武初,设守御千
明朝地名闸河
明、清会通河的别名。会通河地势中间隆起,加之河道东西两岸地势多有起伏,水源不足,故元代在沿线设闸,分
明朝地名灵塘
即今广西鹿寨县西南雒容镇。《明史·地理志》雒容县:“万历四年正月迁于灵塘。”即此。1951年改为雒容
明朝地名水陆庵
在今陕西蓝田县城东二十里普化镇王顺山下。三面环水,形似孤岛。本是古悟真寺的水陆殿。庵内大殿系明代建筑
明朝地名寒盼寨
明羌寨。在今四川松潘县北水晶乡北寒盼村。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31《边防记》:“(松潘)下潘州白利等
明朝地名长淮关
即今安徽蚌埠市东长淮镇。《明史·地理志》凤阳县:“西北有长淮关,洪武六年置长淮卫于此。”《方舆纪要》
明朝地名景真
即今云南勐海县西景真。版纳景真、勐海、勐呵为明代车里宣慰司所辖十二版纳之一。
明朝地名上官桥
在今安徽天长市东南官桥街。旧属江都县,明置巡司于此。
明朝地名周溪镇
即今江西都昌县东南周溪镇。清设巡司于此。在江西省都昌县南部,东、南、西三面临鄱阳湖。面积114平方千
明朝地名羊场长官司
明初置,属新添卫。治所在今贵州龙里县东南羊场镇。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属贵定县。后废。明初置,
明朝地名马兰峪关
一名马兰关。明置,属遵化县。长城关隘之一。在今河北遵化市西七十里马兰峪镇。关外有牵马岭与此关相为犄角
明朝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