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镇
北周置,即今四川涪陵市。《寰宇记》卷120涪州:“周武保定四年,涪陵首领田思鹤归化,于故枳城又立涪陵
南北朝地名涪城郡
西魏废帝二年(553)改始平郡置,属潼州。治所在涪城县(今四川三台县西北花园镇)。辖境相当今四川三台
南北朝地名商州
北周改洛州置,治上洛,即今商县。历代多有,辖境伸缩不定。民国为商县。
南北朝地名绿麻县
西魏置,为上黄郡治。治所在今湖北荆门市东南一百四十里沙洋镇。隋大业初改名章山县。古县名。西魏置,治今
南北朝地名西流县
西魏改汉兴县置,为马蹬郡治。治所在今四川宣汉县东南坝镇。北周为周安郡治。隋大业初属通川郡。唐武德初属
南北朝地名齐熙县
南齐置,为齐熙郡治。治所即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为义熙县。古县名。南朝齐置,
南北朝地名朔方郡
①西汉元朔二年(前127)置,治所在朔方县(今内蒙古杭锦旗北什拉召一带)。辖境相当今内蒙古伊克昭盟西
南北朝地名光迁郡
北周改新城郡置,属迁州。治所在光迁县(今湖北房县)。隋开皇初废。北周置,治光迁县(今湖北房县)。属迁
南北朝地名委粟津
在今河南孟津县东。黄河津渡处。《资治通鉴》:南朝宋元嘉七年(430),“魏安颉自委粟津济河,攻金墉”
南北朝地名皂荚戍
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周书·文帝纪》:西魏大统八年(542)十月,宇文泰出军蒲坂击高欢,“军至皂荚,齐
南北朝地名吐屈真川
即今青海共和县西北柴集河(沙珠玉河)。一说即今青海乌兰县东南茶卡盐湖东南流出之惠农河。南北朝时,吐谷
南北朝地名盛乐城
北魏祖先所居在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即西汉定襄郡治。其后又在故城东南两次筑新城,均称盛乐城。
南北朝地名真阳县
①北魏永安三年(530)置,属郢州。治所在今河南汝南县西南。东魏天平四年(537)属义阳郡。北齐废。
南北朝地名利益侯国
西晋改利县置,属乐安国。治所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四十里利城。南朝宋废。
南北朝地名齐江郡
北齐改江都郡置,属和州。治所在乌江县(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镇)。南朝陈改为临江郡。北齐改江都郡置,治乌
南北朝地名真君郡
东魏天平中置,属显州。治所在东多城(今山西孝义市北)。后废。北魏置,治东多城(今山西孝义市北)。辖境
南北朝地名马蹬郡
西魏置,属开州。治所在汉兴县(今四川宣汉县东南坝镇)。辖境相当今四川宣汉县东南地。北周改为周安郡。
南北朝地名齐兴郡
①南朝梁置,属北江州。治所在西平县(今湖北黄陂县北)。北齐废。②南齐永明三年(485)置,属郢州。治
南北朝地名广汉县
①西汉高帝六年(前201)置,属广汉郡。治所在今四川射洪县南六十里柳树镇。《后汉书·岑彭传》:建武十
南北朝地名雒檐湖
即迎檐湖。又作额檐湖、頟檐湖。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南齐书·高帝纪》:南朝宋升明元年(477),刘秉
南北朝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