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开启“天下世界秩序”的千古大帝

作者:尼威亚

汉宣帝刘询(公元前91年—前49年),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曾孙,西汉第十位皇帝,公元前74年至前49年在位。他统治时期,社会稳定,史称“宣帝中兴”。

刘病已是汉武帝嫡太子刘据的孙子。汉朝宫廷发生了“巫蛊之乱”,太子刘据遭人陷害,起兵反抗失败后,太子府上下遭到株连,唯独襁褓中的刘病已逃过一劫,被收入郡邸狱。公元前87年,汉武帝大赦天下,5岁的刘病已得以出狱。

不久,汉武帝恢复了他的皇室宗族身份,命掖庭令张贺照顾他。张贺原是太子刘据的门客,因怀念旧恩,不仅供刘病已读书,还给他娶妻生子。这种平民化的身份,使刘病已从小就知道人间疾苦和吏治得失。

公元前74年,汉昭帝突然去世,大将军霍光扶立昌邑王为帝,没几天昌邑王就被霍光予以废除。身为光禄大夫、给事中的丙吉乘机向霍光推荐刘病已,极力称赞他的才学与美德。不久,刘病已登基为帝,并改名为刘询,史称汉宣帝。汉宣帝即位时,可谓内忧外患:内有权倾朝野的霍光,对皇权是个极大的威胁;

汉宣帝画像

外有匈奴等族群强敌环伺,影响政权的稳定。汉宣帝面临痛苦的两难抉择:若采取进攻战略,势必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社会能否承受?若采取防御策略,则武帝一朝的基业是否会毁于一旦?这个问题折磨着有着文治武功雄心的汉宣帝。

匈奴内讧,乘势瓦解

为了让八方来朝,汉宣帝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设立西域都护府;二是使匈奴呼韩邪单于归附大汉。

汉宣帝推行汉武帝时期在西域的屯田策略,屯田的士兵不仅帮忙解决军队的粮食补给问题,还可以成为一支稳定西域的重要力量。公元前68年,宣帝派遣侍郎郑吉等屯田渠犁,以出兵打击与匈奴勾连的车师国(现新疆吐鲁番一带)。第二年,郑吉攻破车师,因功升为卫司马,兼任“护鄯善以西南道使者”,也就是西域都护的前身。

汉宣帝影视剧

公元前60年,匈奴内讧,其在西域地区的统治者——日逐王归附汉朝,西域成为汉朝的势力范围,原来日逐王在西域设立的僮仆都尉一职被汉朝设置的西域都护一职代替,郑吉为第一任西域都护。

在打击匈奴上,汉宣帝主动出击。公元前72年,匈奴西侵乌孙,乌孙王及王后-汉公主请求汉朝出兵援助,宣帝毅然选派5位将军率领15万骑兵,合乌孙军队共20万人共击匈奴。第二年,校尉常惠率军攻入匈奴右地,大获全胜,使匈奴损失惨重。此后匈奴内讧加剧,形成郅支单于与呼韩邪单于两部对立。汉朝乘机扶立呼韩邪单于,并促使他入觐汉宣帝。

对于这次意义非凡的入觐,汉宣帝非常重视,综合考虑之后,认为对呼韩邪单于应以客礼待之,位在诸侯之上。公元前51年正月,呼韩邪单于来朝,数万人夹道欢迎。宣帝登上渭桥后,数万人齐喊“万岁”,声振屋瓦。此后宣帝在建章宫大宴呼韩邪单于,并让他观赏宫廷所藏珍宝。

整个礼仪表明,汉宣帝以“礼”实现了天下归于一的理念。此后历代王朝的朝觐礼仪几乎都是这次汉宣帝与呼韩邪单于会见礼仪的翻版。

征服羌人,再立奇功

公元前61年,在匈奴的鼓动下,羌人再次叛乱。汉宣帝让当时的御史大夫丙吉拣选可以领兵平羌之人,76岁的老将赵充国毛遂自荐并坚持卫国出兵。汉宣帝同意。

匈奴油画

但赵充国到前线后,审时度势,认为当务之急并不是急于军事进攻,而是要逐渐瓦解羌人松散的同盟关系,使它不攻自破。但是主战派给汉宣帝上书要求从速出兵。汉宣帝同意并把这封奏疏下发给了赵充国,没想到赵充国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即军事斗争与分化瓦解相辅相成的策略。

汉宣帝又任命许延寿为强弩将军,辛武贤为破羌将军,参与对羌作战,并再一次督促赵充国出战。但赵充国坚持己见。汉宣帝不耐烦了,质问赵充国:“如果按照将军的办法,诸羌何时伏诛?战争何时结束啊?”就这样来来回回的君臣辩论有若干次,关键赵充国每次上书都是根据实际情况,有理有据地说明问题,最后汉宣帝也被他说服了,称赞他的计策好,按照他的策略行事。

汉宣帝登基

最终,赵充国的策略果然起到了作用,羌人内部逐渐分化瓦解,并归附汉朝,赵充国雄赳赳气昂昂地凯旋还朝。汉宣帝设置金城属国安置这些归附的羌人。

汉宣帝以一个受苦之身,开拓了一个中兴之世。他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中央政权第一次对西域的实效管辖;利用匈奴内讧使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开启了以朝贡 体系和礼仪制度为中心的“天下世界秩序”的实质性阶段;更为重要的是,他一朝解决了匈奴和西羌问题,为汉朝带来了60年的和平,使得丝绸之路又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