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旗:中国官方第一面国旗

  从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就开始以旗帜来作为族人聚集的标志。中国古代军队所用的军旗比较多,而且这些军旗都带有图腾崇拜的意思。

  《释名·释兵》里也讲到:“熊虎为旗,军将所建,象其如猛虎”。指的就是一种以虎为图案的军旗,代表了军队勇猛善战。

  古代军旗颜色、军旗大小、旗杆长短和装饰的不同,表明率兵者的地位和文化信仰。

  各朝代,也在军旗上打上了朝代的名字。比如:清,唐,明等。这是军队代表国家出战时,经常用到的旗子。

  除了这些旗子,还有在军旗上绣上主帅姓。比如郑成功用“郑”,岳飞用“岳”。别人一看就知道是谁的军队。

  满清八旗,也是用了不同颜色的旗子,来作为军队的旗帜。

  虽然,我们很早就有了各种军旗旗帜。但是,直到清朝末期,我们才有了真正意义上官方的“国旗”。

  清朝末期,随着与列强交往频繁。李鸿章在同西方列强谈判、签约、通商等外交活动中,看到西方各国都庄严的悬挂国旗,而大清朝却无旗可挂,深感有失“天朝威仪”。于是上奏慈禧太后,提出在外交场合中需要有一面能够代表大清国的旗帜,请求颁制国旗。

  中国本来没有西方所说的"国旗"的概念,最初的黄龙旗是一个三角形旗帜,主要为政府船只和海军使用,民船不得悬挂。后来,在1881年9月,为和国际接轨,李鸿章经清廷批准,将黄龙旗改为长方型。

  黄色本来为皇帝御用颜色,代表了皇权。天子,本来就是真龙转世。所以,黄龙旗象征了皇帝就是国家,“朕即天下”。

  在1888年《北洋海军章程》中,确认本为海军旗的“黄底蓝龙戏红珠图”为大清国旗(俗称“黄龙旗”)。

  从此,黄龙旗成了清朝时中国的象征。直到1912年1月10日,清政府被推翻后,黄龙旗由五色旗取代。

  黄龙旗作为中国官方第一面国旗,仅使用了24年。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