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厥
董厥,字龚袭,义阳(今河南桐柏)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先后但任丞相府令史、丞相主簿,被诸葛亮称赞“良士”,其后任尚书仆射。尚书令陈祗去世后,董厥又继任尚书令。景耀四年(261年),董厥迁任辅国大将军,与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同为平尚书事,统领中央事务。此时后主刘禅宠信宦官黄皓,但董厥未能纠正刘禅的错误。后来魏将钟会、邓艾率伐蜀,董厥奉命前往支援姜维,与姜维、廖化等人拒钟会于剑阁,刘禅投降后随姜维降魏。董厥降魏后,又担任相国参军、散骑常侍等职。
个人资料
人物介绍
逐居高位
董厥各类形象董厥,字龚袭,义阳(今河南桐柏)人。 蜀汉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董厥先后任丞相令史、丞相主簿。在董厥担任丞相府令史时,诸葛亮曾赞美董厥说:“董令史是有才能的人。我每次和他说谈论,他都思考周密、恰当。”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病逝,董厥在此后逐渐被提拔为尚书仆射。
公元259年(蜀汉景耀二年),尚书令陈祗去世,南乡侯董厥代替陈祗担任尚书令。
公元261年(蜀汉景耀四年),董厥迁任辅国大将军,与时任都护、卫将军的诸葛瞻同为平尚书事。自从诸葛瞻、董厥、樊建统领国家事务,大将军姜维常年征伐,驻军北境。宦官黄皓玩弄权柄,深受后主刘禅的信任。诸葛瞻、董厥都将就庇护黄皓,没能够纠正刘禅的错误,阻止黄皓的行为。
公元262年(蜀汉景耀五年),董厥和诸葛瞻等人认为姜维连年战争,并无成效,国内的百姓困苦穷乏,应当上表后主,命令姜维归还,并任命他为益州刺史,收回他的兵权。
国亡军附
公元263年(蜀汉景耀六年),魏将钟会率军进攻骆谷,邓艾率军进攻沓中。刘禅派遣董厥和左车骑将军张翼率军前往阳安关口,以此为前线各围守的外援,将军廖化则率领蜀军前往沓中支援姜维。张翼、董厥行军到阴平郡,听说魏将诸葛绪将要进攻建威,所以停留在阴平一个多月,观察形势。后来董厥与张翼刚刚率军抵达汉寿,而阳安关口已被钟会派遣别将攻下。
姜维也退至阴平郡,整顿军队后又率军去支援关城守军,中途折返,与董厥、廖化、张翼等人相遇于白水县,只好舍弃阴平与董厥、张翼等共同退守剑阁。魏将邓艾率军从阴平郡入,于绵竹县大败蜀军,刘禅降魏,赦令前线抵抗的将士投降。董厥也与廖化、张翼等从东道投降钟会。
诣京使蜀
公元264年(曹魏咸熙元年)春,董厥与樊建共同前往魏都洛阳,两人被司马昭任命为相国参军。同年秋天,董厥又兼任散骑常侍,返回蜀地,去慰问犒劳刚刚投降的当地官民。
公元265年(曹魏咸熙二年),司马炎建立西晋,曹魏灭亡,董厥为西晋大臣。
相关人物
更多 >相关事件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蜀汉最后能臣董厥为何救不了国家?
董厥,这个三国人物,网友们对他印象并不会很深,但却是蜀汉后期的一个能臣,他支援姜维作战,实施:“为诸围外助”的作战计划。董厥开始做“平尚书事”,可是已经为时太晚,不过两年蜀汉就亡。
董厥蜀汉最后一个能臣,他为什么眼睁睁的看着蜀汉灭亡...
董厥不仅在景耀元年做了尚书令,而且在景耀四年,以“辅国大将军”的官职,“平尚书事”。董厥开始做“平尚书事”,可是已经为时太晚,不过两年蜀汉就亡。在这最后的两年,在董厥下面当“侍中,
董厥人物生平简介,蜀魏晋三朝大臣
蜀汉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董厥先后任丞相令史、丞相主簿。宦官黄皓玩弄权柄,深受后主刘禅的信任。刘禅派遣董厥和左车骑将军张翼率军前往阳安关口,以此为前线各围守的外援,将军廖化则率领蜀军
蜀汉大将董厥为何胡反对姜维北伐?原因是什么
在此之后,董厥又受到了蜀汉后主刘禅的信任,被逐渐提拔为尚书仆射。在诸葛亮病逝后,后主刘禅没有继续设立丞相这一官职。在董厥看来,蜀汉后主刘禅应当收回姜维的兵权,让姜维率军回到蜀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