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谦 (百色起义组织者之一、黄埔军校一期生)

李谦,1909年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县一个普通的店员家庭,原名李隆光。李立三之弟。是百色起义时英勇善战的骁将,是中共红七军前委委员,红七军第一纵队司令,二十师师长。1931年牺牲。

参与史事

  • 历史事件
  • 历史话题
  • 暂无数据,敬请期待!
  • 暂无数据,敬请期待!

个人资料

  • 中文名李谦
  • 别名李隆光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日期1909年
  • 逝世日期1931年
  • 毕业院校黄埔军校
  • 职业军人
  • 出生地湖南省醴陵县

人物介绍

人物简介

李谦天资聪颖,勤奋好学。1920年考入县立醴陵中学,在那里接受马列主义的熏陶,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和社会进步活动。1922年,李立三到江西安源煤矿领导工人运动时,曾多次到自己的母校醴陵县立中学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列主义,宣传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李谦认真阅读《新青年》、《向导》等革命刊物,响应李立三关于打倒军阀,驱逐列强,拯救祖国的号召,投入反对帝国主义的活动。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聆听周恩来、叶剑英等讲的政治和军事课,思想有很大进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校任教导团排长,率部与军校学生军先后参加广东革命政府为讨伐军阀陈炯明,统一广东的第一、第二次东征和平定滇系军阀杨希闵、桂系军阀刘震寰叛乱。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冲杀在前,初步显示其军事指挥才能。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连长,不久调任湘军改编后的第六军营长。 1926年,在北伐诸役中屡建战功,擢升为第十九师第二团团长。

大革命失败后,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他潜心研究军事,专攻战术,成绩优异;两年后回国,1929年7月,奉中共中央指示到南宁,改名李谦,任广西第四警备大队副大队长,积极协助大队长张云逸改造部队,训练中下级军官,进行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胜利举行,红七军成立,部队编成3个纵队:原四大队编为第一纵队,李谦担任第一纵队纵队长,中共红七军前委委员,成为红七军领导人之一。

1930年11月,部队在河池整编,纵队改称师,任红7军第20师师长。李谦在敌人大军“围剿”之下,率部转战湘粤边界地区,时而奔袭,时而固守,时而杀回马枪,攻城略地,出奇制胜。他不仅作战勇猛顽强,机智灵活,而且在斗争最艰难困苦的关头,总是用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忘我革命精神和与战士同甘共苦的模范行动,来鼓舞部队士气,使红二十师越战越强,成为红七军中一支能征善战的主力部队。

1931年2月3日,在广东省乳源县梅花村,一场激战打响了,李谦率领的五十八团一营在草家坪岭上痛击敌军。不料情报有误,敌军来的不是一个,而是四个团。湘粤军阀部队采用人海战术,来势汹汹,企图吞噬红七军。面对敌人的猛烈攻势,以勇猛著称的李谦,手挥驳壳枪,犹如猛虎下山,摧枯拉朽,指挥战士们扼守住梅花村的咽喉地带——草家坪后山高地,打退了湘粤军阀部队的七次猛烈进攻。在回击敌人第八次进攻的时候,他挥舞大刀,与敌人展开英勇的肉搏,敌人狼狈逃窜。他又提起机枪,射向接近十几米的敌人。不料,飞弹袭来,他的腹部鲜血喷涌而出,肠子流出体外。他对赶来搀扶的警卫员大吼一声:“别管我!快冲出去!”他强忍着剧痛一直没有倒下。鲜血染红了他的军装,犹如硝烟中熊熊燃烧的火炬。他用22岁的年轻生命,书写了人生最壮烈的一页。

人物事迹

1925年2月,李谦在军校教导团任排长,参加了广东革命政府举行的第一次东征。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英勇杀敌,显现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同年6月初,在滇系军阀杨希闵和桂系军阀刘震寰叛军占领广州的危急时刻,李谦随东征军回师广州,参加了平定滇、桂军阀叛乱的战斗。是年7月,黄埔军校学生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李谦升为连长。后来,蒋介石提出了“整理党务案”,排挤共产党人,李谦到程潜指挥的第六军,担任第十九师五十四团营长。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第六军在南昌城误中军阀孙传芳的空城计,程潜军部被敌军团团包围。李谦沉着指挥,拼死冲杀,使程潜和军部脱离险境,1927年春天,程潜在南京召开庆功会,李谦被擢升为第十九师二团团长。

1927年4月开始,蒋介石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在南京的神策门、栖霞山等处,强行解散和诱歼第六军主力十九师。李谦在程潜帮助下,东渡日本,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

1929年5月间,李谦从日本回到上海后,即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随邓小平、张云逸等前往广西,利用蒋桂矛盾发展、建设革命武装和革命根据地。

李谦到广西南宁后,由党设法安排在广西警备第四大队担任副大队长,协助大队长张云逸对该大队进行了改造和整顿。他经常深入到士兵群众中去,宣传共产党的主张,耐心启发士兵的思想政治觉悟,号召士兵起来揭发反动军官克扣军饷和虐待士兵的罪行,并果断地撤换了一批为广大士兵所痛恨的反动军官。同时,在连队秘密地建立党的组织,发展新党员,从而使这支队伍面貌一新。

同年10月,广西政局发生急剧变化。张云逸与李谦按照邓小平的部署,率领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和广西教导总队部分学员,挺进右江地区的山城——百色,与韦拔群领导的农民运动相结合,进行武装起义准备工作,并将在百色的坚持反动立场的广西警备第三大队一举歼灭,扫除了武装起义的障碍。

1929年12月11日,在广州起义两周年纪念日之际,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发动百色武装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邓小平任红七军前委书记兼军政委,张云逸任军长。红七军下辖三个纵队,李谦被任命为第一纵队纵队长。

1930年2月初,桂系军阀为了阻止红七军攻打广西南宁,派桂军师长李画新为总指挥,率领四个团兵力,向左江革命根据地的前哨——隆安县城大举进攻,气焰十分嚣张。当时驻守县城的部队,只有李谦率领的纵队直属部队和第一营的两个连,敌我力量悬殊。李谦不畏强敌,沉着地指挥部队抢占有利地形,接连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敌人增兵越来越多,炮火也越来越猛。为了摸清敌人的情况,李谦冒着敌人的炮火,只身爬往前沿阵地,不幸被一颗子弹射中了右臂,才被战士们扶下了火线。后来,红七军主力部队相继赶来支援,经过三昼夜的激战,消灭了大批敌人后,撤出了隆安县城,转移到东兰、凤山一带。

一个月后,李谦的伤口刚刚愈合,为了扩大政治影响和解决部队的军需供给问题,红七军的第一、二纵队开赴到黔桂边界开展游击战争,李谦带队从凤山县盘阳区(今属巴马县)出发,一路上宣传发动群众,帮助当地建立农会、工会、妇女会等组织,为建立红色政权,壮大革命力量,做了大量工作。

4月底,第一、二纵队穿过了山峦重迭的百里大苗山,到了贵州军阀王家烈的老巢榕江县城。这是一座古老的山城,四周城墙用大青石块砌得又高又厚,加上依山傍水,地势险要。红七军由于缺少攻城器材,又没有炮队,尽管红七军战士猛打猛冲,苦战三个多小时,仍无法登上城墙。是继续攻城还是收兵,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李谦仔细观察了地形,全面分析敌我双方的情况,认为我方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于是请求军部把攻城的主要任务交给第一纵队。军部及时调整了攻城器材,决定在当天下午5时,再次发起了攻城。李谦率领第一纵队战士,带着登城的云梯,如猛虎般跃出掩体,冒着敌人强烈的炮火,迅速向城墙冲去。登上城头后,经过一番白刃战,把敌军打得落花流水。残敌妄图从城后门逃窜,又被红军扼守在城北山坡上的一纵队一营截击,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战斗在天黑以前结束,实现了军部提出的“攻下榕江城,纪念五一节”的誓言。经过这场战斗,战士们对李谦的军事才能敬佩非常,亲切地称他为“张飞大队长”。

打下榕江城后,红七军筹集了一笔经费,便回到右江的平马一带进行整顿。1930年11月7日,中共红七军第一次党代会在河池召开。在这次党代会上,李谦被选为前委委员。翌日,红七军在河池进行了整编,全军编为三个师,李谦任第二十师师长。

1930年11月9日,军部率第十九、二十师离开河池,奉党中央的命令,准备执行攻打柳州、桂林和广州的任务。12月底,红七军转战到湖南省武岗县,攻打武岗县城未能取胜,就向新宁方向转移。转移时,敌人以数倍的兵力在后边紧追不放。红七军由于连续行军,频繁恶战,过于的疲劳和饥饿,许多伤病员和辎重队人员已经走不动了。眼见敌人就要追上,情况危急万分,李谦断然决定自己率一个排断后。一边阻击敌人,一边鼓励掉队的战士赶上队伍。他英勇地击退敌人多次追击,但伤亡惨重,最后,一个排只剩下排长王贵和一名战士。敌人正要包抄过来,李谦就对王贵说:“我们跟敌人拼到最后时,请你留一颗子弹给我!”王贵的心情虽万分沉重,但他坚定地说:“死了我王贵,才轮到师长!”在这关键时刻,前边的部队得到李谦带领的掩护排情况后,立即组织人员赶来支援,打退了敌人的追击,李谦他们才转危为安。

1931年1月,红七军折回广西,前委在广西全州召开了会议,对离开根据地以来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并根据当时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决定放弃攻打大城市的决策,坚决反对冒险主义,迅速将部队开往湘粤边,再到江西与中央红军汇合。会后,红七军渡过湘江,向湖南江华进发。1月中旬,红七军从江华南下到广西贺县的桂岭圩休整。为了提高战斗力,缩减编制,将原来两个师减编为两个团,干部降级使用,李谦任五十八团副团长兼一营营长。

2月初,红七军转移到广东乐昌县,住在一个群山环抱,树林成荫的村庄——梅花村。该村庄位于湘南和粤北的交界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前委决定,一边休整部队、一边开展群众工作。第二天凌晨,军部接到情报,有一团的敌人从连县、星子尾向梅花村扑来。军部决定迎击敌人,打一场歼灭战。临近中午时,迎击敌人的战斗在梅花村旁的画眉岭打响。不久,军部发现,从连县、星子尾扑来的湘粤军阀部队不是一个团,而是三个团的兵力。他们气势汹汹,大有一口吃掉红军的气势。

军部决定第一营扼守梅花岭的咽喉地带——草家坪后山高地。当大批的敌人向高地进攻时,李谦挥舞着驳壳枪,在前沿阵地指挥,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率领部队打退了敌人的七次冲锋,杀得敌人尸横遍野,始终无法向红军阵地靠近一步。

太阳落山,夜幕就要降临。敌人像疯狂的野兽,以猛烈的炮火掩护发起了第八次冲锋,倾尽全力妄图攻下红军阵地。霎时间岭上炮声隆隆,烟雾弥漫,土石横飞,成棵的树木被炸倒。李谦气红了眼,他动员战士们殊死也要坚守阵地。最后,子弹打光了,成批的敌人蜂拥而来,李谦等敌人爬近,手执钢刀,率领一个排冲杀出去,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战士们个个如猛虎下山,杀得敌人难以招架、纷纷连滚带爬,仓惶败退下去。这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不知从什么方向飞过来一颗子弹,射中了李谦的腹腔,肠子从伤口处滚了出来。机枪连连长立即扶住了他,他一手捂着伤口,一手指着山下的敌人喊:“不要管我,快冲下去!”喊声未落,身子一软,便昏倒了。

战士们迅速将李谦抬到军部指挥所。邓小平政委、张云逸军长闻知此事,立即赶来探望。张军长还亲自给他喂水,周围的人们都在等着他快快醒来。过了一会儿,李谦终于苏醒,当他见到邓政委、张军长时,激动得握着军部领导的手,好久才艰难地颤动着说:“首长,阵地怎么样?”张军长赶紧扶他躺好,对他说:“敌人已被打退,你的任务完成得很好!”李谦满意地点了一下头,用非常微弱的声音说:“好……好……”就闭上双眼,告别了首长和战友们。

人物评价

1931年4月29日邓小平在《七军工作报告》中写到:“此次作战的损失为向来未有,重要干部如李谦(龙光)、章键皆死……全军干部损伤过半,真令人痛哭。”1960年3月张云逸在《漫谈广西革命斗争情况》中写到:“李谦同志是一位很好的党员,红七军的优秀干部,打仗勇敢,能与士兵同甘共苦,认识问题也比较正确,在工作中对我的协助最大。李谦同志的牺牲,使我失去了一个有力的助手。”

向下展开更多

相关事件

更多 >

相关文章

更多 >

精彩推荐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