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立煌 (蒋介石五虎上将之虎将)

卫立煌(1897年2月16日-1960年1月17日),字俊如,又字辉珊,安徽省肥东县人,中华民国高级将领,国军陆军二级上将军衔,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中的“虎将”。取得了中原大战中击败石友三解除南京之围、鄂豫皖“围剿”、镇压“闽变”分路暨主功、击败冈村宁次收复郑州、缅北滇西反攻战役(含强渡怒江战役)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 。忻口会战亦破坏了日军的作战计划。建国后曾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二届人大代表,民革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等职。日军华北最高司令香月清司称其为“支那虎将 ”。史迪威在回忆录中称其为国民党军队中最能干的将领,美国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称其为“常胜将军”。1960年1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4岁,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参与史事

  • 历史事件
  • 历史话题

个人资料

  • 中文名卫立煌
  • 别名字俊如,又字辉珊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安徽省肥东县卫杨村(今安徽省合肥市淝河镇卫乡村)
  • 出生日期1897年2月16日
  • 逝世日期1960年1月17日
  • 职业军事家
  • 信仰三民主义
  • 主要成就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 军衔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

人物介绍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97年2月16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城东郊的卫杨村(今安徽省合肥市淝河镇卫乡村)。父亲卫正球,是清政府吏制下的合肥县石塘桥镇田赋官,1905年死于瘟疫。此后,卫立煌全家依靠大哥卫立炯在县上任职维持生计。卫立煌少年时进入邻村私塾就读,学习很勤奋,读了不少史典书籍,能作诗填词,这为他往后的事业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文化基础。

辛亥革命后,卫立炯在安徽和县任军事训练班主任。1912年,15岁的卫立煌受到大哥及其友人革命思想熏陶,剪去辫子,参加军事训练。“二次革命”兴起时,和县宣布独立,袁世凯派倪嗣冲出兵镇压,卫立煌随大哥加入群众武装队伍进行抵抗,失败后潜回家乡。

1914年初,17岁的卫立煌去汉口投亲谋职未成,遂报考湖北陆军学兵营,被录取。一年多的军事训练,使他受到严格锻炼,不仅学到了军事知识,而且开阔了眼界。结业后,卫立煌不愿去北京加入北洋军,就奔赴上海寻找革命党人。

1915年,他参加“肇和”舰发难讨袁,失败后南下广州,入粤军第二军当兵,很快升任班长。

追随孙中山

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就任海陆军大元帅,卫立煌被选派到孙中山的卫队,直接为孙中山服务。有机会亲耳聆听孙中山先生讲革命道理,卫立煌进一步加深了对民主革命的认识。他工作努力,不久升任警卫团排长。

南北对立后,北洋政府段祺瑞奉行武力统一政策,于1918年4月进兵广东。孙中山命陈炯明、许崇智率军队讨伐。卫立煌奉派调到粤军许崇智部第二支队,向闽西南进发。在一次夜战中,队伍被冲散,卫立煌挺身而出,集合残部袭击敌人指挥部反败为胜,被晋升为连长,不久又因战功升任营长。

1920年,粤军讨伐桂系军阀胜利回师时,孙中山先生赠送给卫立煌一张六寸的单人照片,并亲笔在照片上题签“立煌同志孙文赠”。这张珍贵的照片,卫立煌一直精心收藏,以示纪念。

此后,卫立煌在粤军许崇智部转战广西、江西、福建,又参加镇压商团叛乱和平定陈炯明叛军的东征。在战斗中,他英勇果敢,身先士卒,先升任团长,后又任补充旅旅长。

1925年9月,许崇智被蒋介石逐离广州,其部队被蒋改编,卫立煌旅被缩编为第9团,隶属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3师,卫改任第9团少将团长。

北伐战争

1926年7月,北伐开始,卫立煌的第9团先被编入总预备队留粤,10月在何应钦指挥下入闽作战。在永定、松口两战中,卫立煌英勇沉毅,兼富谋略,在击溃周荫人部时立下战功,先升任第14师副师长兼前敌总指挥,松口战役后升任师长。平定福建后,卫立煌部北上浙江,与孙传芳军作战。卫立煌采取灵巧战术,且战且进。1927年3月24日,北伐军东路军光复南京,卫立煌的14师主力也到达南京近郊奉命调整部署。

围剿红军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于南京另建国民政府。卫立煌率第14师驻南京,后移镇江。8月下旬,孙传芳军反扑,分三路强渡长江南下,强占了龙潭车站北侧高地。刚刚率部赶到龙潭车站附近的卫立煌立即指挥部队发起攻击。经过6昼夜激战,终于击溃孙传芳军,第14师乘胜渡江追击,直至蚌埠。10月,第1军扩为第1、第9两个军,卫立煌升任第9军副军长兼第14师师长,后又被任命为南京卫戍副司令。这时,卫立煌结识了镇江崇实女子学校校长朱韵珩女士。朱韵珩是崇实女校培养的高中毕业生,后通过考试获得奖学金赴美国丹佛大学深造,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回国为祖国服务。卫立煌知道后爱慕之情油然而生。1927年12月24日,卫立煌与朱韵珩在上海举行了婚礼。1928年,卫立煌前往北平陆军大学将官特别班第一期进修学习。

1930年初,卫立煌奉命在蚌埠组建第45师,任师长。5月,中原大战爆发,他率第45师奉命保持津浦线南段的畅通,保卫南京。蒋介石中原大战取胜后,即调集大量军队,接连发动对工农红军的“围剿”。1932年5月中旬,蒋在武汉筹组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调集26个师又5个旅,共约30万人,分兵三路进攻鄂豫皖苏区。卫立煌被派为中路军第6纵队指挥官,率李默庵第10师和蒋伏生第83师,于6月先在平汉线南段花园车站附近活动,警戒铁路线;8月占河口后向黄安(今红安)前进,与红4军、红9军等红军主力遭遇。李默庵第十师受到伏击,消耗兵力甚多。第2纵队陈继承部在黄安、新集、七里坪等地与红军激战受重创后,停滞不前。蒋介石下令各纵队向鄂豫皖苏区的军政中心金家寨进攻,许诺谁先占领就以谁的名字命名该地,并改为县治。

9月,卫立煌奉命率第6纵队自新集北进策应第2纵队,于18日走山间小路袭占银山畈,越过大别山北部的蒙家山,与红军交战后进抵汤家汇。红军为保存力量转移东去,卫立煌部第10师主力遂于20日乘虚进占金家寨。事后,蒋介石将霍山、商城、六安等县的部分地区划出,以金家寨为中心,成立县的建制,命名为“立煌县”(今金寨县),并任命卫立煌为“鄂豫皖边区剿匪总指挥”。

1933年10月在蒋介石发动的第五次“围剿”中,卫立煌又被任命为北路军第2路军第1纵队指挥官。

1933年11月,第19路军蒋光鼐、蔡廷锴等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一部分反蒋势力发动“福建事变”,蒋介石调兵镇压。卫立煌被任命为第5路军总指挥,率第14军辖宋希濂第36师、冷欣第4师、汤恩伯第89师,同张治中第4路军、蒋鼎文第2路军分头开赴福建。卫立煌率主力隐蔽于顺昌以南及沙县附近,先用宋希濂第36师袭占延平(今南平),被福建当局误认为主力,卫立煌则率领主力沿闽江急行军至仙游和惠安东北的涂岭埋伏,袭击19路军南撤队伍。

1934年2月,退集到泉州的19路军余部被包围,卫立煌派人到泉州和谈,使19路军接受了改编。“福建事变”终被蒋介石镇压。卫立煌先后被任命为驻闽预备军总指挥兼驻闽第10绥靖区司令官、鄂豫皖三省边区“清剿”总指挥兼三省边区督办、闽赣浙皖边区“剿匪”总指挥。

在1935年11月的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卫立煌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1936年他又兼任徐海绥靖分区司令官,9月,加陆军上将衔。

西安事变

1936年冬,蒋介石两次飞往西安,声言“匪未肃清绝对不言抗日”,乃调陈诚、卫立煌、朱绍良、陈调元等高级将领,集结于西安,准备迫使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率部参加向延安红军进行反革命进剿。卫立煌奉命兼任第五路军总指挥,进驻潼关。

1936年12月初,卫立煌接到蒋介石的急电,要他带领幕僚去西安参加会议。

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时,卫立煌和其他20多名国民党高级将领亦同时被扣。

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进团结抗日,对卫立煌触动很大。同时,蒋介石也被迫表示:“停止剿共,联红抗日。”因此,1937年7月,抗日战争刚刚爆发,庐山最高军事会议期间,卫立煌(时任豫皖督办)即命令部属致力与坚持活动在大别山区的红军高敬亭部谈判。

抗日战争

抗战初期,八路军一度属于卫立煌的第十四集团军。卫立煌就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后,第十八集团军(即八路军)又属于第二战区战斗序列。卫调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后,也是如此。1937年10月,卫立煌组织指挥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的大规模会战——忻口战役。卫立煌经常和八路军将领联络磋商,协调行动。《彭德怀自述》中说,十八集团军“归卫立煌所指挥,但他又从未指挥过我们”,就是说那时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坚持独立自主;另一方面卫立煌不干预、不夺权、不搞“磨擦”。书中还指出卫立煌是“当时国民党中抗战派”。卫立煌多次明确表示,凡是抗日的部队,他都一视同仁。他排除干扰,顶住压力,给八路军调拨、支援了大批武器弹药、食品、服装等军需物资。例如,1938年春,他一次就拨给八路军子弹100万发,手榴弹25万颗。当时有人顾虑数目太大,不敢下发。卫立煌就亲自做工作,使这批物资迅速送到延安。卫立煌访问延安时,毛泽东对其坚持抗战给予褒奖。林伯渠书赠:“黄河保卫华北,先生保卫黄河”。

1939年9月,重庆国民政府发布卫立煌兼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在卫主政河南时期,他和共产党领导人八路军高级指挥员之间,往来更加密切。八路军在洛阳设有办事处。每当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以及林彪、薄一波、萧克、左权等人来到洛阳时,卫立煌都是亲自迎接,设宴款待,并招待看戏。

由于国民党内部派系之间的权利相争,以卫立煌在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南省主席的任期内,连年受到控告。军统、中统特务系统早就以卫立煌“袒护共产党,怀有异心”为辞,告到蒋介石那里。特务头子戴笠还飞到洛阳来搜集卫和共产党人往来之间的所谓“材料”,又逮捕了一些进步的无辜的青年。汤恩伯、蒋鼎文对着河南省主席这一“美缺”馋涎欲滴,一再告状。

1940年,卫立煌兼任冀察战区司令长官。他周密布防,在中条山设背水阵,保卫黄河,保卫华北。

1940年两三月间,蒋介石暗示第97军军长、有“摩擦专家”之称的朱怀冰,纠合庞炳勋

、张荫梧、侯如墉等部,由磁县、武安一带分三路向太行区八路军驻地进犯,遭到八路军自卫还击。朱怀冰急电向卫立煌求援,卫拒绝下驰援令,结果朱部主力及反共游杂武装共万余人被歼。卫立煌还不顾蒋介石、何应钦的电令,照常给八路军发放饷械。同年秋,蒋介石命卫立煌北上太行山,遏制八路军向南发展。卫立煌会晤朱德,协商议定了双方活动和抗日防卫的地区,划漳河为界,避免摩擦。

1941年9月初,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更换为熟悉中国情况的冈村宁次。9月底,冈村宁次集中兵力,分三路渡过黄泛区偷袭郑州。由于郑州守备空虚,10月4日被日军占领。卫立煌认为郑州是中原重镇,调集部队于13日拂晓实施全面反攻,并亲至前线指挥,于10月31日一举收复郑州。这次战役亦即抗战时的12次会战之一。

1941年底,国民党上层顽固派群起指责卫立煌没有坚决执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蒋介石也指责他不该在诸多事情上偏袒八路军。次年1月,蒋介石下令将卫立煌调离第一战区,解除本兼各职,改任军事委员会西安办公厅主任,剥夺了他的军权,并暗行监视。

远征缅甸

1942年1月,日本正式发动了入侵缅甸之战。3月,中国组建中国远征军第1路军,入缅与英军并肩作战。卫立煌被任命为司令长官。在待命重庆期间,他与八路军之间的密切关系被人告发,蒋介石大怒,改派罗卓英担任第1路军司令长官。

1943年远征军作战失利,蒋介石组成新的中国远征军,重新起用卫立煌,让其接替陈诚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其主要任务是,打通滇缅公路,保证云南到印度公路这条中国大西南后勤战略补给线的畅通,并和在中缅印战区的盟军协同作战。日本方面闻讯,当即派出外号为“马来亚之虎”的寺内寿一大将接任日军滇缅战区司令,以加强指挥力量,企图卡住滇缅公路,卡死中国大西南这条仅存的国际陆路通道。

11月19日,远征军攻占芒友,并乘胜追击,于12月1日占领遮放,歼敌1000余人。1945年1月20日,远征军攻克国门重镇畹町,拔除了日军盘踞在云南境内的最后一个大据点。23日,中国远征军第53军130师与中国驻印军的先头部队在中缅边界取得联系。远征军各部队分进合击向芒友追击,当日19时30分,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美军部队在芒友与畹町之间的南坎会师。

至此,中国远征军收复了滇西全部沦陷国土,完成了打通中印公路的战略任务。

1945年5月,卫立煌在昆明就任陆军副总司令。6月,经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介绍,卫将军与刚从美国留学回国的韩权华女士在昆明金碧路锡安圣教堂,举行结婚典礼。何应钦为主婚人,龙云为证婚人。

赴美考察

1946年11月,卫立煌将军偕夫人韩权华赴美考察军事,历时半年,借此机会,远避内战。后又延长半年,在英国、法国、西德、瑞士、荷兰、比利时等国参观考察。

1947年秋季,蒋介石给在巴黎的卫立煌发急电催他回国。

辽沈战役

1948年初,卫立煌一回国,就被蒋介石任命为东北行辕代主任兼东北“剿总”总司令,总揽东北党政军大权。卫立煌到东北后,即集中兵力,固守要点。不管各地守军如何告急,不管蒋介石如何一再电令其派兵解围,他总是把兵力集中于沈阳、锦州、长春附近,拒不出战。蒋介石对卫立煌连日来不肯出兵,坐守沈阳的策略,十分不满。严令卫立煌只留少数兵力守沈阳,把主力部队向南开,打通沈锦路,严守锦州。卫立煌不接受蒋的命令,因此,蒋卫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5月初,蒋介石再次电令卫立煌打通沈锦线,将主力撤到锦州,成立机动兵团以随时准备行动。但卫立煌根本不同意,派赵家骧、廖耀湘代表他赴京,面蒋请示机宜。蒋听完汇报后,对卫立煌意见不予理睬,便下令决定:只留五十三军和二O七师(都是原东北军)守沈阳,其他各兵种混合在一起,编为一个机动兵团,并指定归廖耀湘统率。廖觉得机动兵团可以扩充个人势力,立即表示接受。卫立煌感到,自己已被蒋置于无权过问的地位,仍坚决反对,不予执行。

9月12日,辽沈战役首先在北宁路山海关、唐山段打响,解放军以迅猛动作切断北宁路,占领了辽西走廊,将国民党在辽东半岛的军队压缩在锦州、锦西两个孤立的据点。蒋介石见势不妙,急飞北平亲自指挥,命令卫立煌立刻出辽西解锦州之围。卫立煌却借口“沈阳只能固守以自保”而不执行蒋的命令。24日,驻守锦州的范汉杰连电告急。同日,蒋介石急召卫立煌到南京,迫令卫立煌由沈阳出兵西进锦州。卫立煌表示沈阳兵力不足,不能西进,要蒋就近从关内调援军解锦州之围。蒋介石坚持原命,并派参谋总长顾祝同监督卫立煌执行命令。卫立煌回沈阳后,在军事会议上仍坚持己见,多数将领也说只可守。无奈,顾祝同只得回南京复命。顾带回的东北将领的文字汇报大意是:由沈至锦千里,背三条大河,七道小河,侧敌行军,犯兵家大忌。国共两军谁先过辽河谁败。

10月3日,蒋介石亲飞沈阳,撇开卫立煌直接授命廖耀湘组织机动兵团,以南下解锦州之围,同时命令驻守葫芦岛的侯镜如指挥东进兵团强攻塔山。其间,卫立煌曾亲至葫芦岛,告诉侯镜如说:“你这个兵团解锦州之围,并率部与廖兵团会师是不容易办到的。”卫再三嘱咐侯,要稳扎稳打,不要强行攻坚,徒作无益的牺牲。

在锦州危急之际,蒋介石命令范汉杰能守则守,不能守则退守锦西。但卫立煌却指示:“锦州坚守不动,一退就乱。”14日,解放军向锦州发起总攻,蒋介石电令范汉杰坚守一周待援。激战31个小时后,国民党守军10万余人被全歼,锦州解放。

10月30日,蒋介石派专机将卫立煌接离沈阳至北平。

11月26日,蒋介石发布命令:“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迟疑不决,坐失戎机,致失重镇,着即撤职查办。”12月中旬,卫立煌携眷属离开北平经上海至广州,在广州被国民党特务拦阻而返回南京。

12月15日,新华社公布了43名国民党战争罪犯名单,卫的名字列在第13位。

出走香港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告下野,李宗仁出任代总统,卫立煌获释。乘特务监视松懈之时乘车到上海,后又乘船到达香港。

到香港后,卫立煌住在彭罗湾国泰酒店。10月,大陆上传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喜讯,卫立煌不胜喜悦。即亲笔拟就致毛主席并朱总司令、周总理的贺电。

返回大陆

1955年3月14日晚,卫立煌夫妇在有关组织的周密安排下,由香港九龙乘专轮到澳门,再由陆路经石歧,于15日16时安全到达广州。中共中央华南局副书记林李明和统战部长饶彰凤代表中央前来欢迎并致欢迎词。3月17日上午,卫立煌接到了毛主席给他的欢迎电报:“先生返国,甚表欢迎,盼望早日来京,籍图良晤。如有兴趣,可于沿途看看情况,于月底或下月初到京,也是好的。”这一天,《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等均在第一版刊登了新华社播发的《卫立煌返回人民祖国》的消息和卫立煌撰写的《告台湾袍泽朋友书》。卫立煌夫妇在广州参观后,于26日到杭州,31日到上海。4月6日上午9时,卫立煌夫妇抵达北京,周恩来、朱德等亲到车站迎接。25日毛泽东会见并宴请了卫立煌。

卫立煌先后被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又接替龙云担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58年5月1日,卫立煌到天安门观礼台参加国际劳动节庆祝活动,回家后感觉身体不适,后经医生诊断为糖尿病并发心脏病,当即送医院抢救。卫立煌住院期间,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陈毅、薄一波、李维汉等先后前来看望。以后,卫立煌的健康日见恶化,除心肌梗塞外又并发肺炎,经多方抢救无效,于1960年1月17日逝世,终年63岁。

21日上午,公祭卫立煌大会在中山公园中山堂举行。在卫立煌的灵堂前,摆着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宋庆龄、董必武、陈云、邓小平等送的花圈。 

向下展开更多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

精彩推荐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