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鸿儒 (明万历朝农民起义首领)
徐鸿儒(?—1622年)明末农民起义首领,巨野县城里徐街人。自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前后,他与王森、王好贤父子联手,利用"闻香教"(白莲教的支派)组织农民,秘密活动20余年。天启二年(1622年6月19日),率众在巨野西部、郸城南部和范县、催阳起义,自称中兴福烈帝,年号大成兴胜,当地农民“多携持妇子、牵牛架车、裹粮橐饭,争趋赴之,竞以为上西天云”, 用红中为标志,义军发展到10万多人,先后攻占郸城、邹县、膝县,掠运河僧船,袭击曲阜。明王朝惊恐万状,命山东总兵杨肇基等领兵镇压。义军分散作战,被各个击破。徐鸿儒被迫率万余人转战到郸城南飞集一带,陷入重围,宁死不屈,全部壮烈牺牲。徐鸿儒及家人被俘后全部遇害。飞集的"万人坑"即是义军埋骨地。
个人资料
人物介绍
徐鸿儒﹐本名徐诵﹐山东钜野县人﹐后迁居郓城。早年参加白莲教。万历末,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赋税徭役不断增加﹐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他以白莲教教义组织群众﹐聚众至数千人。被山东﹑南北直隶﹑河南﹑山西等省信徒推为教主﹐约定各地于天启二年(1622)八月起义。但是年春被人告发﹐不少骨干被捕。徐鸿儒遂于五月提前在徐家庄树旗起义。起义军占领郓城﹑钜野交界处的梁家楼一带﹐拥立徐鸿儒为中兴福烈帝﹐建号大乘兴胜﹐设立官职﹐建立政权。义军多头缠红巾﹐众至万余人﹐先后攻占郓城﹑钜野等地。同时﹐其它白莲教首领沈智﹑夏仲进﹑张柬白﹑侯五﹑周念庵﹑孟先汉等﹐也分别攻占滕县﹑邹县﹑峄县(今枣庄东南)等县城及漕运要道夏镇﹐并进攻兖州﹑曲阜﹑郯城等地﹐很快控制了山东境内运河两岸的广大地区﹐阻截漕运﹐多次重创官军。
相关人物
更多 >相关事件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徐鸿儒是谁?明末农民起义首领徐鸿儒简介
徐鸿儒及家人被俘后全部遇害。起义徐鸿儒﹐本名徐诵﹐山东钜野县人﹐后迁居郓城。万历末,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赋税徭役不断增加﹐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他以白莲教教义组织群众﹐聚众至数千人。起义
徐鸿儒起义的背景:徐鸿儒借助白莲教发动民变
徐鸿儒﹐本名徐诵﹐山东钜野县人﹐后迁居郓城。白莲教又名“闻香教”,在京东滦州知庄一带,建立秘密宗教中心。白莲教遍及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四川省等,迅速发展,很快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
徐鸿儒起义的结局:徐鸿儒起义是如何失败的?
明末徐鸿儒领导的起义。徐鸿儒﹐本名徐诵﹐山东钜野县人﹐后迁居郓城。他以白莲教教义组织群众﹐聚众至数千人。起义军占领郓城﹑钜野交界处的梁家楼一带﹐拥立徐鸿儒为中兴福烈帝﹐建号大乘兴胜
徐鸿儒起义简介:明朝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徐鸿儒起义是发生在明朝后期的一次农民起义,由起义首领徐鸿儒领导。-1622年),山东省巨野人,白莲教徒,明末民变首领。天启二年,徐鸿儒在郓城举旗反明,自称中兴福烈帝,年号大成兴胜,
徐鸿儒起义的历史影响:明朝的统治根基被撼动
徐鸿儒起义的声势浩大,活动范围遍及半个山东,给明朝统治者以严重的打击。但是,徐鸿儒在取得一系列胜利之后,没有采取机动灵活的斗争策略,乘机扩大战果。九月,徐鸿儒进攻兖州失利后,仍然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