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威后 (赵惠文后、孝威太后)

赵威后(约前305年左右─前265年)赵惠文王的王后,赵孝成王的母后。又称赵惠文后、孝威太后,威通君,并不是谥号,孝威后意思是说赵威后为赵孝成王之君太后。 惠文王去世后,她一度临朝听政,而年纪才三十出头。史书对她执政时期的作为有两段非常生动的记载,一是“触龙说赵太后”、二是“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赵孝成王二年去世。 

参与史事

  • 历史事件
  • 历史话题
  • 暂无数据,敬请期待!

个人资料

  • 本名赵威后
  • 别称赵惠文后、孝威太后
  • 所处时代战国
  • 出生时间约前305年左右
  • 去世时间前265年

人物介绍

人物生平

触龙说赵太后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赵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代理。赵威后是一个很能干的妇女,她重视民生,体恤百姓,因而威信大增。当时赵国虽有蔺相如,廉颇,平原君支撑门面,但国力大不如前。赵威后刚刚执政,秦国就发兵进攻赵国。赵国没有实力同强大的秦国对抗,只好向关系较为密切的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威后的儿子长安君做人质才肯发兵。赵威后溺爱其子,不肯这样做,多位大臣力谏均无果。左师触龙最后说服了赵威后,将长安君送到齐国做人质,齐国发兵救赵。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齐建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还没有打开书信,赵威后问使者:“今年收成还可以吧?百姓安乐吗?你们大王无恙吧?”使者有点不高兴,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打听年成、百姓的状况,这有点先卑后尊吧?”赵威后回答说:“话不能这样说。如果没有年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大王又怎能南面称尊?岂有舍本问末的道理?”

【原文】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年龄问题

据《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武灵王五年(前321年)娶韩女,十六年梦见孟姚,娶并废韩女,是为赵惠后即赵惠文王生母。可知惠文王出生在前309年左右。赵惠文王十年娶齐愍王女儿(据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是为威后。当时公主及贵族儿女出嫁都在16岁左右,可知威后出生于前305年左右,其长子孝成王生于前288年左右。

赵威后一共生过多少儿女不能确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至少有过三子二女:赵孝成王、长公主、燕武成后、庐陵君、长安君。孝成王生于前288年,死于前245年;长公主生于前287年,夭折于前286年;燕武成后生于前284年左右,死年不详;庐陵君生于前282年左右,长安君生于前280年左右,其去世的时间不详。

治国思想

如,赵威后答齐王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使者的奴性太强,听了不很高兴,说“今不问王而问岁与民,岂不先贱而后尊贵乎?”他的意思是王为贵,岁与民皆下贱,应先问候“王亦无恙耶?”才合礼仪。威后立即回答:“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难道“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她特别强调“民为本,君属末”,不可本末倒置! 看来,赵威后的思想实在是太先进了!

直至今天,“以民为本”,尚在宣传、提倡之中,说明真正实行起来是多么之难。那么,已被倒置了几千年的“本末”,能不能重新再倒置过来呢?这的确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无岁则无民,无民则无君,轻视人民就是舍弃根本——这就是赵威后的治国思想。

由此观之,岁比民重,君比民轻,治国就要有“以民为本”的思想。

为什么“无岁”就会“无民”呢?倘若一国一年收成不好,粮食就会缺乏,人民就会处在饥饿之中,处在死亡边缘,那么一国有再多的民,有再多的珍藏,也会无所用处。最终民只会是野上饿莩,珍藏只会是他国之物,因此无岁则无民。

既然一国之“岁”如此重要,那些“岁”又从何而来呢?岁在于天时,在于地利,但更在于人和,人和则心聚,心聚则岁成。有天时有地利而无人和,发亦无成!可见人和的重要,民心团聚的重要。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一国好比汪洋之中的一叶扁舟,而人民大众则是运船推舟的浩浩汪洋。没有汪洋,就没有扁舟的存在,没有汪洋的承载与推动,就没有扁舟的顺利前行。因此,无民则无君,治国须以民为本。

这一“民本”思想,不仅在古代有其深远的影响,在当今国际社会,亦有其积极的意义。

影视形象

1994年电视剧《东方小故事之触龙说后》:倪以临饰演赵威后。


向下展开更多

精彩推荐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