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洋篡东魏建北齐 (公元550年)

东魏高欢当政时,既定长子高澄为继承者,又培养次子高洋,以使高家权势更稳定。高欢死后,高澄当政不久便遇刺身亡,于是高洋取而代之把持朝政。徐之才、宋景业等人向高洋陈述阴阳卜筮,高德政也多次劝高洋称帝,这些人宣称应该在五月受禅接帝位。孝静帝不得不签署,就这样,高洋策划的一场篡权夺位的丑剧终于大功告成。

事件内容

详情内容
    东魏武定八年(550)五月初十,齐王高洋登上皇帝宝座,改元天保,国号为齐,史称北齐。东魏高欢当政时,既定长子高澄为继承者,又培养次子高洋,以使高家权势更稳定。为避兄弟猜忌,高洋平时韬光养晦。高欢死后,高澄当政不久便遇刺身亡,于是高洋取而代之把持朝政。东魏武定八年(550)正月十八日,太原公高洋晋升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三月,又受封齐王。徐之才、宋景业等人向高洋陈述阴阳卜筮,高德政也多次劝高洋称帝,这些人宣称应该在五月受禅接帝位。高洋大喜,于是又从晋阳返回邺。文武百官看到大势所趋,没有人敢反对。五月初八,司空潘东、侍中张亮、黄门侍郎赵彦深等人要求入朝奏事,东魏孝静帝在昭阳殿召见他们。张亮说道:齐王圣明仁德,老百姓都对他拥护爱戴,希望陛下效法尧、舜,将帝位禅让给他。孝静帝无奈说道:既然这样,应该先写好制书。中书郎崔劼、裴让之说道:已经写好了。于是侍中杨愔献上制书。孝静帝不得不签署,就这样,高洋策划的一场篡权夺位的丑剧终于大功告成。
南北响堂山石窟     东魏时(534~550)响堂山开始凿窟建寺。武定五年(547),齐献武王高欢虚葬漳水西,实际葬于响堂山石窟中心柱项部,可知此时石窟建筑已颇具规模。北齐文宣帝高洋(550~559)继父亲高欢、兄长高澄之后继续在响堂山开窟建寺。自此,响堂山就成为北齐石窟的集中地,实即北齐诸帝陵墓,以后各代又续有修筑,使响堂山石窟成为中国古代著名的石窟之一。南响堂山石窟,建于响堂山南麓,依山开凿,分上下二层共开七窟,名华严洞、般若洞、空洞、阿弥陀洞、释迦洞、力士洞、千佛洞。北响堂山石窟在响堂山西麓北端的山腰峭壁上开凿,分南、北、中三组,共九洞,以北齐时开凿的二、四、七三窟(即刻经洞、大佛洞、释迦洞)为中心。南北响堂山石窟从外观上看当以凿有窟廊的塔形窟最为突出,它模仿木结构,更富有建筑的趣味,特别是四门塔形式,更是由陵墓性质而决定的独创形式,在石窟中独树一帜;南北响堂山石窟虽各有特色,但都在诸多方面表现了北齐时代的风格。  
向下展开更多

精彩推荐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