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宗周 (明末儒学大师、抗清名臣)
刘宗周(1578年-1645年),字起东,别号念台,浙江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世称蕺山先生。明末理学家、儒学大师、抗清名臣。刘宗周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中进士。天启(1621年-1627年)年间,官至礼部主事,右通政,因疏劾魏忠贤、客氏,被削籍归。崇祯(1628年-1644年)年间,初起为顺天府尹,累官左都御史,又以论救姜埰、熊开元,遭革职。福王监国时,再起原官,又因痛陈时政,劾马士英、阮大铖等,辞官归里。杭州失守后,绝食而亡。刘宗周其学以诚意为主,慎独为功,清修等行,不愧念影,学者称念台先生,又称蕺山先生。黄宗羲、陈确等皆出其门。与黄道周皆以善易称于明末。其说易长于理,且多由心得,不尽墨守程《传》、朱《义》。惟其根据旧说删《说卦》《序卦》《杂卦》三传,以及移置经文次第,著有《周易古文钞》二卷、《读易图记》一卷、《易衍》等,今皆见存。其他著作甚富,有《圣学宗要》《学言》《人谱》《人谱类记》《论语学案》《道统录》《阳明传信录》《人社约言》及《刘子全书》《遗编》等。
个人资料
人物介绍
刘宗周像天启初,为礼部主事。历右通政。因劾魏忠贤、客氏,削籍归。崇祯初,起顺天府尹,奏请不报,谢疾归。再起授工部侍郎,累擢左都御史。又以论救姜采、熊开元,革职归。福王监国,起原官;痛陈时政,并劾马士英、刘孔昭、刘泽清、高杰,复争阮大铖必不可用,皆不听,乞骸骨归。杭州失守,绝食二十三日卒。门人私谥正义,清时,追谥忠介。学者称念台先生。又尝筑证人书院讲学蕺山,又称蕺山先生。宗周著作颇富,有《刘蕺山集》十七卷,及《刘子全书》《周易古文钞》《论语学案》《圣学宗要》等,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刘宗周,初名宪章,字起东(一作启东),号念台,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后因讲学于山阴县城北蕺山,学者尊称为蕺山先生。他生于万历六年正月二十六日(1578年3月4日),出生后不满一岁,父亲就去世了,因此,自幼随母依养于外祖父章颖家中。
章颖字叔鲁,别号南洲,是当时浙东一带很有名气的儒者,精通《易》学。年青时期屡试不第,遂以讲学为生,与族兄章礼、章焕号称章氏三杰。他有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故门生之中不乏擢高第、登显宦的人,如陶望龄、周应中等著名学者和官僚都出自他的门下。
相关人物
更多 >相关事件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大明理学家刘宗周,最后为何绝食二十三天而亡?
到了天启年间,刘宗周被朝廷任命为礼部主事,后升任右通政。惹到了魏忠贤和客氏,刘宗周被这两人算计,结果惹恼了皇帝,被削职遣送回原籍。崇祯帝时期,朝廷到了用人之际,此时的刘宗周再次被启
刘宗周:食古不化是一流,品行节操更一流
由于刘宗周的顽固保守,最终崇祯这一计划没能实行。当然,这让刘宗周一定程度上两头不讨好。于是,刘宗周要以实际行动,为这一“魔鬼当道的社会”作一表率。当年7月30日,刘宗周前后绝食两旬
明末最后一位儒学大师刘宗周简介 刘宗周是怎么死的?
但是因为刘宗周的母亲在这一段时间去世,所以刘宗周并没有入仕。此后外祖父和祖父又相继去世,刘宗周又受孝服丧。特别是东林党当时势大,更是各方攻击的焦点。刘宗周上书弹劾客氏,随后又弹劾魏
理学殿军刘宗周为什么被屡次罢官?如何评价刘宗周这个...
万历四十年,刘宗周受人举荐,恢复行人司行人的旧位。当时朝中客氏和宦官魏忠贤勾结,二人凭借明熹宗的宠信,逐步掌控朝政内外大权。一连几封奏疏上呈,却惹怒了明熹宗。”天启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