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破吐蕃 (公元739年)

唐与吐蕃议和以来,边疆安宁,人民富庶。河西节度使崔希逸派遣使者告知吐蕃边将乞力徐,希望双方撤兵。在崔希逸的一再坚持下,乞力徐最终只得同意。孙海想立功,奏称吐蕃没有防备,若偷袭一定会大获全胜。崔希逸内怀愧疚,赵惠琮和孙海却因此得到重赏。从此吐蕃拒绝向唐朝贡,唐蕃关系再度破裂,双方之间战事不断。唐时,与欧亚各国及国内各民族之间有着广泛的往来,但也时常发生一些民族冲突,边塞战争频繁。

事件内容

详情内容
    开元二十五年(737)二月,唐破坏盟约,出兵袭击吐蕃。唐与吐蕃议和以来,边疆安宁,人民富庶。河西节度使崔希逸派遣使者告知吐蕃边将乞力徐,希望双方撤兵。在崔希逸的一再坚持下,乞力徐最终只得同意。于是两边杀白狗为盟,双方尽撤守备,吐蕃开始在唐蕃交界地区放牧、牛羊遍地。此时,正好吐蕃向西攻打勃律,勃律大败,向唐告急,玄宗命吐蕃罢兵,吐蕃拒绝,玄宗大怒。而当时,又逢崔希逸的侍从孙海入朝奏事。孙海想立功,奏称吐蕃没有防备,若偷袭一定会大获全胜。玄宗于是派内给事赵惠琮和孙海同往河西。赵惠琮到河西后,假传圣旨命令崔希逸偷袭吐蕃。崔希逸无奈,开元二十五年(737)三月二十五日发兵从凉州南攻入吐蕃,在青海西大破吐蕃,乞力徐脱身逃走。崔希逸内怀愧疚,赵惠琮和孙海却因此得到重赏。从此吐蕃拒绝向唐朝贡,唐蕃关系再度破裂,双方之间战事不断。
    开元二十六年(738)七月,玄宗令陇右节度使杜希望、剑南节度使王昊自鄯州出兵击吐蕃,在吐蕃河左面筑盐泉城。吐蕃发兵三万迎战。左威卫郎将王忠嗣率其部先犯敌阵,使敌阵势大乱,杜希望乘机破敌。九月,吐蕃发兵击败剑南节度使王昊于安戎城,唐军几乎覆没。开元二十七年(739)十二月,唐出兵夺回安戎城,将其改名为平戎城。次年十二月,金城公主在吐蕃去世,开元二十九年(741)吐蕃派遣使者向唐告丧,并希望与唐和好,但遭玄宗拒绝,未能如愿。
边塞诗派
    边塞诗派是盛唐诗歌流派之一,代表诗人是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等。唐时,与欧亚各国及国内各民族之间有着广泛的往来,但也时常发生一些民族冲突,边塞战争频繁。这些历史现象对当时的生活影响较大,因此也成为很多诗人歌咏的题材。边塞诗作者结合壮丽辽阔的边疆景象,表现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抒发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反映征夫思妇的忧怨以及边疆的荒凉艰苦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唐帝国内部的各种矛盾。边塞诗人的作品气势奔放,慷慨激昂,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边塞诗人深入表现边塞生活,不论从开拓诗歌的表现题材,还是艺术上的创新方面,都取得很大成就。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李颀的《古从军行》是唐边塞诗中的杰作,王之涣和崔颢等人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边塞诗人中成就最大的是高适、岑参,因而该诗派又称高岑诗派。
向下展开更多

精彩推荐

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