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火烧赤壁_周瑜火烧赤壁的谋略

作者:桂婷

多少年来,尽管人们对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为人颇有微词,但是,却很少有人对他的军事指挥才能产生过怀疑。那么,《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在指挥赤壁大战时的表现到底如何呢?有人认为,周瑜这个人有胆有识,善于谋略,在指挥赤壁大战的过程中胸有成竹,奇计叠出,是一个出奇制胜的成功范例。也有人为,周瑜在策划火烧赤壁的谋略时,虽然看似连出奇计,坏环紧扣,但是却恰恰去失了计谋链中的最关键一环。如果不是有人为他及时弥补上这个关键环节,他肯定要前功尽弃,身败名裂。那么,周瑜火烧赤壁的谋略到底是周密,还是不周密呢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的故事

都督周瑜,点齐军将,来到三江口附近下寨,要利用自己惯于水上作战的优势与曹操在长江之上决一死战。曹军大半都是青、徐之兵,不习水战,第一次与周瑜在江上交战,就被打得大败而回。于是,曹操便命令蔡瑁、张允训练永军。

为了破坏曹操训练水军的计划,周瑜便要除掉蔡瑁、张允。正巧曹操派蒋干前来劝降。周瑜便伪造了 一封蔡瑁、张允结连东吴的书信,故意让蒋干盗走传给曹操。曹操一怒之下,便把两个深得水军之妙的降将杀了。

U6792P115DT20110817105026.jpg

一天,黄盖偷偷地来见周瑜说:“彼众我寡,不宜久持,何不用火攻之?”周瑜听后十分高兴,于是暗中与黄盖定下了苦肉计。第二天,黄盖故意顶撞周瑜,周瑜当众把黄盖打得皮开肉绽。阚泽知黄盖苦心,只身去曹营献诈降书,曹操信以为真。

要想将曹操战船一把火烧尽,就必须让曹操将战船连接起来。于是,周瑜又精心设了一计,让庞统过江向曹操献上连环计。曹操果真连夜打造连环大钉,锁住船只。一切准备就绪,周瑜胸有成竹地来到山顶看隔江战船。忽然,一阵风过,刮起的旗角在周瑜的脸上拂过,周瑜猛然想起一件事,大叫一声,往后便倒,口吐鲜血,自此一病不起。

这时,诸葛亮前来为周瑜治病,写下了一张16字的药方:“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倶备,只欠东风。”周瑜见诸葛亮看透了自已的病根,只得以实相告。诸葛亮主动提出愿为周瑜借三日三夜的东风。周瑜听后,立即来了精神。(见第四十三回至四十九回)

是环环紧扣,还是心中无数

宋大文豪苏轼在重游赤壁的时候,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赤壁怀古》来抒发自己的无限感慨,他在这首词中写道: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在这首词里我们不难发现,苏轼对周郎充满着崇敬与怀念之情。在他的笔下,当年指挥赤壁之战的周瑜不仅雄姿英发,风度潇洒,而且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唐朝大诗人杜牧在重游赤壁古战场时,也写过一首题为《赤壁》的名诗。诗中写道: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在这首诗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杜牧与苏轼的看法不同,他认为周瑜并非“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相反,杜牧毫不客气地指出,如果周瑜当时“借”不到东风的话,就会连自己的老婆都输给别人。那么,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中,虱底是环环紧扣,指挥若定呢?还是心中无数,走一步算一步呢?下面我们就分别来介绍这两种不同的看法。

01300000852624128404564755574.jpg

1.胸有成竹,环环紧扣

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最为精彩的一次以少胜多的大战。当时曹操拥兵83万之众,而周瑜却只有五六万人马,双方可谓众寡悬殊。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要想达到“欲破曹公”这一目的,最好的手段就是“宜用火攻”。周瑜为了实现“火攻”的目的,层层展开,环环紧扣地连续使用了这样一些计谋:

第一计,周瑜见曹兵“深得水军之妙”,觉得对自己构成了威胁,于是便诱使蒋干盗书,借曹操之手杀了降将蔡瑁、张允。使曹操失去了训练水军的左膀右臂。这一计算是成功了,曹操大怒之下,直接将自己的两个深谙水战的大将一一诛杀,这也为自己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我们知道,周瑜是个坚定的主战派。迎战曹操的决心,完全建立在他对曹操劣势的分析上。周瑜认为曹操犯了兵家的四个“大忌”,其中的一个“大忌”就是“北军不熟水战”,而水战却是吴兵的强项。这一弱一强,就使长江成了东吴的天然屏障。然而,事实怎样呢?当周瑜隔江观望,见曹操那边的灯火“照得天心水面通红”的时候,心里便开始紧张;当他亲自前去窥探曹操水褰,发现“曹操水寨,极其严整有法,非等闲可攻”时候,因出乎意料而大为震惊。由此可见,周瑜在战前对曹操的估计并不准确。也就是说,他过低地估计了曹操的力量,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这种错误的估计,实际就是“不知彼不知已”的表现,《孙子兵法》说:“不知彼不知已,每战必殆”。

2.周瑜在战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尚没有一个明确的作战方案

周瑜被孙权封为大都督,来到三江口下寨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诸葛亮去聚铁山断曹操粮道。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当然是“借曹操之手”杀诸葛亮,但是,当诸葛亮说他“不能陆战”的时候,他竟暴怒地说:“何欺我不能陆战耶!不用他去!我自引一万马军,往聚铁山断操粮道。”这虽是一句气话,却反映出他潜意识中确实存在这样的想法。由此可见,他这时还不知道与曹操的这一仗应该如何来打。

至于赤壁之战中的火攻之计,如杲换个角度说,既不是周瑜的“专利”,也算不上什么高见。因为当时想到要用火攻的人不止周瑜一人。我们且不说诸葛亮,就连黄盖岸上的菅寨,如果是西风,那就真的是玩火自焚了。

1741082.jpg

有人也许会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周瑜有一点疏忽也是情有可原的。不错,周瑜的这一疏忽从“情”的角度来看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人终究不是神。但是若从严酷现实的角度来看,任何疏忽都是不允许的,因为历史只给东吴这个唯一的机会,周瑜只能胜利,不可失败。这就要求指挥者在进行决策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全面的分析,周到细致地谋划,必须做到胸有全局,心中有数,绝不可走一步看一步。

另外,周瑜还有一个更大的错误,这就是当他发现缺少东风的时候,他不是积极想办法去创造相应的条件或者及时变换作战方案,而是赖在床上装病,,这实际上是一种“鸵鸟行为”。这种行为,往小里说是放弃责任,往大里说是渎职,是拿东吴的前程当儿戏。

应该说,周瑜这次十分幸运,诸葛亮主动为他借到了东风,弥补了他决策中的重大失误。如果追时没有人肯于并且有能力为他“借”到东风,那将真的要“铜雀春深锁二乔”了。因此说,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