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为什么能统一南北?因其知人善任

作者:吃了跳跳糖的僵尸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全国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时间长达三百年,阻碍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南北交流。但是,各族人民长时间的生产斗争和反压迫斗争,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加强了全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南北各族人民之间思想文化的相互渗透,为重建统一的封建专制政权创造了条件。

公元581年,掌握北周实权的外戚杨坚,篡夺了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称为隋文帝。隋文帝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结束了南北分裂局面。隋王朝统治时间虽然短暂,但是也有一段鼎盛的时期。在隋文帝统治的二十年余间(581年-604年),中国出现了由衰转盛,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景象。隋文帝杨坚本人,既没有戎马倥偬、南征北战的经历,也没有多少高深的学识,但由于他能知人善任,认真选用一批足智多谋的贤士,来帮助他成就帝业,治理朝政,这是他能完成南北统一大业的主要因素。例如高颎,就是辅佐杨坚建立隋朝的重要人物之一。高颎自称是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东)人,父亲高宾是北周部州刺史,赠礼部尚书、渤海公。高颎家庭虽然很优裕,但他学习却很勤奋,“少明敏,有器局,略涉书史,尤善词令。”后来他专心钻研军事,十七岁就参加了北周灭齐的战争,担任记室。就在这次战争中,他崭露头角,立下了显赫的战功。杨坚在北周当宰相时,就知道高颎很有才能,明达政务,就请他做了相府司录,并视之为股肱心腹。

后来,杨坚在北周的权位曰益尊崇,引起了一些政敌的不满,相州总管尉迟迥等,便率兵讨伐杨坚。这时,杨坚属下的文武官员,都不愿出战抵敌,只有高颎挺身而出、请缨上阵。杨竖便破格拜他为帅,委以兵权,令他率领重兵拒敌迎战。当时高颎家中虽然有年迈的母亲,但他想到国事家事难以两全,便毅然挥泪辞别母亲。在这次抗敌中,高颍大获全胜,因而被迁升为相府司马。


公元581年,杨坚篇夺了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杨坚登帝位后,便任命高颎为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宰相的职务)兼纳言,进封渤海郡公。高颎以自己资历浅薄而跃居高位,恐众臣僚不服,故上书辞谢,并推荐北方名士苏威代替自己辅政。隋文帝为了宣扬高颎的髙尚风格,便先接受了他的辞呈。几天后,又恢复了他的官职,并嘉奖他说:“历来能荐举贤士的人要受到上赏,苏威是北方名士,高颎能推荐这位贤才,理应受到尊敬。”于是又再委任高颎兼任纳言、右卫大将军,这时,高颎既是宰相,又是统帅禁军的将领。

公元598年春,隋文帝派高颎统帅50万大军南下伐陈。在高颎率军南征期间,朝中有人在隋文帝面前诬陷高颎有谋反的企图。隋文帝立即把诬陷者杀了,以表示自己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决心。伐陈之役,高颎所向无敌,很快攻下了陈朝的都城建康,活捉后主陈叔宝。从此,结束了自东晋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高颎班师回朝时,隋文帝对他说:“有人诬告你要谋反,被我杀了。你我君臣同心,小人岂能离间?”高颎听后很是不安,又上表要求辞职。隋文帝急忙下诏挽留说,卿外出征战,叱咤风云,今四海业已安定。自朕登基以来,卿竭力辅朕,这是天赐良辅啊!”仍然让高颎担任原职。不久,又有一些大臣在文帝面前诽谤高颎。文帝听后,又把这些人免职定罪,并对高颎说:“独孤公(即高颎)犹镜也,每被磨莹,皎然益明。”高颎的确没有辜负隋文帝对他的器重和信任,在任宰相的二十余年中,与文帝戮力同心,共商国是,政绩显著。

隋文帝统一南北之后,高颎便着手把前代各朝的行政、职官、刑法、礼仪等各种制度加以综合、取舍,为隋王朝制定出一套比较完备的典章制度。他不仅以天下为己任,尽心尽力帮助文帝治理这个刚建立起来的王朝,而且还不断向文帝荐举贤良之士,诸如杨素、韩擒虎等贤能之士,都是经他推荐而得到文帝的重用,使他们能够施展才能,成务一代名臣。

隋文帝就是依靠这些贤人才士的帮助,统一了南北,建立了隋政权;同时也是依靠这些贤臣的帮助,使得新王朝得以安治,生产发展,经济繁荣,中外仓库,无不盈积。文帝晚年,全国各地粮食、布帛有了大量积储,人口也很快增长,据开皇九年(589年)的统计,全国户数已由隋朝刚建立时的四、五百万户,激增至七百万户,使隋王朝一度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