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城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置,属并州。治所在今山西古交市。《元和志》卷13交城县:“取古交城为名。”唐天
五代十国地名沈州
契丹以乐郊(今辽宁沈阳)为治所建沈州。元改沈阳路。
五代十国地名白龙津
在今浙江松阳县西五里。《方舆纪要》卷94松阳县:百仞山“山麓有白龙津,吴越因以名县”。
五代十国地名扶沟县
西汉置,属淮阳国。治所在今河南扶沟县东北四十四里古城村。《水经·沙水注》:“有扶亭,又有洧水沟,故县
五代十国地名王岭山
在今江西永丰县西北。《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永丰县:王岭山“西接吉水县界,北接新淦县界,山高四十余里
五代十国地名李阳河
①在今河北内丘县北。《清一统志·顺德府一》:“李阳河在内丘县北。源出县西之且停山,有二源:一自县之扬
五代十国地名武都城
当在今甘肃镇原县境。《晋书·苻登载记》:东晋太元十三年(388),“登率众下陇入朝那,姚苌据武都相持
五代十国地名武胜军
①五代方镇名。后周改威胜军置,治所在邓州(今河南邓州市)。北宋初废。②五代吴越置,治所在婺州(今浙江
五代十国地名临潢
西拉木伦河古名潢水,契丹上京临潢府即因而得名。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
五代十国地名东丹王墓
即辽太祖长子人皇王耶律倍墓,称为显陵。在今辽宁北镇县西北医巫闾山。《辽史·地理志》:显陵“世宗置,以
五代十国地名刘尚城
在今湖南辰溪县东南五里。《方舆纪要》卷81辰州府沅陵县:刘尚城“相传后汉建武中,尚征武陵蛮时所筑。今
五代十国地名老哈河
即今内蒙古辽河上游南支流老哈河。隋称讬纥臣水,唐称土护真河,五代、辽称土河,明代译名老花母林,清始名
五代十国地名齐昌府
五代南汉乾亨初升齐昌县置,治所在今广东五华县西北华城镇东北。北宋天禧二年(1018)复为齐昌县。五代
五代十国地名白关铺
又名双江口。即今湖南株洲县(渌口镇)东北三十二里白关镇。五代楚马殷据湖南,设白关等五关。南宋以后设铺
五代十国地名新河县
①隋开皇十八年(598)析博昌县置,属青州。治所在今山东广饶县东北一百里。大业初废。唐武德二年(61
五代十国地名峡江
①即今江西峡江县之赣江。《方舆纪要》卷87临江府峡江县:峡江“在县治(今巴邱镇)南,即赣江也。自吉水
五代十国地名湄洲
亦曰眉洲。在今湖南汉寿县西四十里。《方舆纪要》卷80龙阳县:湄洲“以突起中流,状若蛾眉也”。五代汉末
五代十国地名掌天戍
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南金仙镇。《寰宇记》卷86西水县:“梁大同中在今县西北三十五里置掌天戍,后魏废戍,后
五代十国地名开先寺
五代南唐建,在今江西星子县西十五里庐山南麓。《舆地纪胜》卷25南康军:开先寺,“(南唐)李中主所作也
五代十国地名李梅峰
在今江西余干县南。《方舆纪要》卷85饶州府余干县:李梅峰“在县南八十里。高百丈,周三十余里,南接抚州
五代十国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