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献之
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为书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官至中书令,为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大令”,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王献之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攻草书隶书,也擅长绘画。他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自创新体。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王献之亦善画,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目其画为“中品下”。
个人资料
人物介绍
王献之字子敬,小名官奴,为王羲之第七子。他少负盛名,高超不凡,放达不羁,虽终日在家闲居,但形貌举止并不显得懒散,才华气度超过时人。
他曾与兄长王徽之、王操之一起拜访谢安,两位兄长多谈世俗事,王献之只随便说了几句问候寒温的话。离开谢家后,客人问谢安王氏兄弟的优劣,谢安说:“小的优。”客人问原因,谢安回说:“大凡杰出者少言寡语,因为他不多言,所以知道他不凡。” 后娶郗昙之女郗道茂为妻。
王献之最初出任州主簿、秘书郎,后转任府丞。被挑选为新安公主司马道福的驸马,遂与郗道茂离婚。 谢安十分敬爱王献之,请他担任自己的长史。
380年(太元五年),谢安因功进拜卫将军,王献之仍担任其长史。 不久,授职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征拜入朝担任中书令。
385年(太元十年),谢安病逝后,有关他的封赠礼仪在百官中存在着不同意见,只有王献之、徐邈共赞谢安对朝廷有忠心与他所建立的功勋。王献之还上书极力陈述谢安的功绩,晋孝武帝于是以隆重的礼仪封赠谢安。
386年(太元十一年),王献之病逝,时年四十三岁 。
397年(隆安元年),王献之之女王神爱(即晋安帝安僖皇后)被立为皇后,安帝便追赠王献之为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谥号宪。
相关人物
更多 >相关事件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唐太宗轶事:作为王羲之的粉丝为何贬低王献之?
历史上往往以“二王”并称,又往往以大王概括小王,但王献之书艺自有其独立价值。王羲之至会稽后,书法艺术成就达到顶峰。特别是羊欣,被称为“人于室者,唯独此公”,所以时人谓“买王得羊,不
王献之为何自残:王献之想要逃避什么
王献之于公元386年逝世,享年四十三岁。直到新安愍公主司马道福的出现打破了他们美好的生活。又以王献之的妻子郗道茂没有给他陋习子嗣为理由,逼迫他们离了婚。又让自己的父亲下旨册封王献之
王献之很爱自己的妻子,为何最后还是被逼离婚了?
本来王献之和郗道茂夫妻情深,可惜原本美好的生活,却被公主司马道福给打破了。司马道福,是晋简文帝司马昱的三女儿,原本许配给桓温的次子桓济。桓济心中不平,就想谋杀叔叔夺取家产,事发后被
名臣谢安轶事:善于识人曾经一手提拔了王献之
实践证明,谢安没有看错。王献之因受谢安赏识,数次升迁,在仕途上一路好运。王献之明白谢安用意,却认为魏明帝的做法很不人道,拒绝了谢安,这让谢安很难堪。不过,王献之没有背叛过谢安,更没
解密:王献之为什么与青梅竹马的前妻离婚
王献之是书圣王羲之的儿子,是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王献之的前妻郗道茂是他的表姐。言谈中,司马曜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愿意将妹妹新安公主许配给他的意思,司马曜又为王献之已有妻室,而为
王子猷的名气为何没有弟弟王献之高
王子猷不仅生性潇洒,还不拘小节。他们兄弟感情很好,王献之去世后,王子猷抱着琴去奔丧,后来悲伤过度,晕了过去。经过这件事后不久,他的旧疾复发,也随之去世。王子猷看竹王子猷,又可以称为